𢓡
彳部9画左右结构U+224E1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𢓡
◎同“夷”。夷则, 古乐十二律之一。比“ 夷则”低两个八度记为“ 𢓡则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以脂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延知切;《韻會》:余支切,𡘋音彝。《說文》:行平易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通作夷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大道甚夷。
注解
〔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𢓡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í、t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夷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以脂切頁碼第56頁,第23字續丁孫
𢓡
行平易也。从彳夷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寅之反頁碼第163頁,第7行,第1字述
行平易也。從彳夷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老子》曰:『大道甚夷。』此字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以脂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03頁,第6字許惟賢第136頁,第5字
行平易也。
段注《廣雅》。𢓡𢓡行也。按凡平訓皆當作𢓡。今則夷行𢓡廢矣。
从彳。夷聲。
段注以脂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