鲠
意思解释
鲠鯁
gěng基本解释
①鱼骨。骨~在喉,不吐不快。
②鱼骨卡在嗓子里。
③直。骨~。~直(同“梗直”、“耿直”)。~言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鱼(或从骨),更声。本义:鱼骨,鱼刺。
2.同本义。
鲠,鱼骨也。
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
fish bone;
3.病患,祸害。
除鲠而避强。
鲠慰(悒郁中得到安慰)
infarction;
动词
1.假借为“骾”。鱼刺卡在喉咙里。
骾,食骨留咽中也。 鱼去乙。
他被鱼刺鲠住了。
have a fish bone stuck in the throat;
2.阻塞;堵塞。
楚师屠 汉卒, 睢河鲠其流。
block; block up;
3.通“哽” 。
鲠涕(哽咽流涕,哭泣而不敢出声的样子);鲠泗(哽咽流涕);鲠裂(哽咽悲伤);鲠塞(哽咽气塞)
(of throat)block up or choke;
形容词
◎刚直 。
鲠言直议;鲠亮(刚毅正直,光明磊落);鲠论(正直的议论);鲠谔(说话正直);鲠气(刚正不阿的气概);鲠固(刚正坚定)
upright;
外语翻译
- fish bones; honest, upright
- offen, unverblümt , Gräten (S)
- arê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古杏切,梗去聲。《說文》本作𩹐,魚骨。《廣韻》:刺在喉。《儀禮・公食大夫禮》〔註〕:乾魚近腴,多骨鯁。《前漢・賈山傳》:祝鯁在後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骨鯁蹇諤之臣。《後漢・來歙傳》:太中大夫段襄骨鯁,可任。【註】骨鯁,喩正直也。
义又,《淮南子・地形訓》:蛟龍生鯤鯁。
义又,與梗同。《後漢・殷熲傳》:至今爲鯁。【註】與梗同。
又,《集韻》:居孟切,音賡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魚部。
〔鯁〕字拼音是gě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魚、更。
〔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ěng] ⑴ 见“鲠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杏切頁碼第388頁,第33字續丁孫
𩹐
異體鯁
魚骨也。从𤋳㪅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根杏反頁碼第941頁,第7行,第2字述
魚骨也。從魚更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杏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318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08頁,第9字
魚骨也。
段注故其字从魚。與《骨部》骾字別。而骨骾字亦多借鯁爲之。《爾雅》曰:魚枕謂之丁。魚腸謂之乙。魚尾謂之丙。今益之曰魚骨謂之鯁,魚甲謂之鱗。魚臭謂之鮏。
从魚。㪅聲。
段注古杏切。古音在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