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
意思解释
從从
cóng基本解释
①依順。順~。盲~。~善如流。
②採取,按照。~優。
③跟隨。願~其後。
④跟隨的人。侍~。僕~。
⑤參與。~業。~政。投筆~戎。
⑥由,自。~古至今。~我做起。
⑦次要的。主~。~犯。
⑧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。~父(伯父、叔父的通稱)。
⑨中國魏以後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從品”之分,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爲從二品)。
⑩姓。
详细解释
動
1.《説文》:“從,隨行也。从辵,从从,亦聲。”按:徐灝注箋謂从、從古今字。从,二人相隨,即從行之義。後加義符辵,隨行義遂為從字所專。
2.同本義。
従,隨行也。 客從拜辱於朝。 或從王事。 嗇人不從。 從以孫子。 禽獸可羈而從之。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從。
從龍(隨從帝王創業開國);從學(跟隨受學);從騎(騎馬隨從的人);從嫁(陪嫁的侍婢);從井救人(跟着跳下井去營救落井者)
follow;
3.順從;依從。
不昭不從。 婦人從人者也。 從祀先公。
從權(依從權宜之計);從時(順合時宜);從允(答應,允許);從服(歸附,順從)
comply with;
4.參與其事。
故從事於道者。
從戎(參軍);從事(官名。漢以後三公和州郡長官都自設僚屬,大多數爲“從事”)
join; be engaged in;
5.聽從,取法 。
從法(遵守法令);從聽(聽從);從諫(聽從諫言);從教(聽從教導)
accept; obey;
6.採取某一種辦法或原則 。
從嚴,一切從簡
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;
介词
1.自,由 ——用作虛詞,表示起點。
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。
從生(所由產生);從自(自從);從馬上猛跌下來
from;
2.副 素來,一向 。
從初(當初;先前);從復(重新,再次)
earlier on; all along;
名词
1.因由。
欲貴其小女,道無從。
reason; cause;
2.次要的、追隨的人或物 。
從車(次於主車的副車);主從;分別首從
the secondary;
3.堂房親屬。
從祖 從父從母。
從母(姨母,母親的姊妹);從女(侄女);從子(侄子);從兄(同祖伯叔的兒子而年長於自己的人)
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;
形容词
1.言詞順暢的。
貴在於意達言從,理歸乎正。
smooth;
2.次要 。
從犯
accessary;
国语辞典解释
從从
cóng详细解释
动
1.跟随。
《论语 · 公冶长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,从我者其由与?”
跟从。
2.依顺。
《礼记 · 乐记》:“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。”
从命、服从。
3.参与。
从事、从政。
4.采取。
从宽处理。
副
◎向来。
他从未迟到过!
介
◎自、由。
《孟子 · 离娄下》:“施施从外来。”唐 · 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诗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
從从
zōng详细解释
名
◎踪迹。
《史记 · 卷八六 · 刺客传 · 聂政传》:“今乃以妾尚在之故,重自刑 以绝从。”《汉书 · 卷五九 · 张汤传》:“上问:‘变事从迹安起?’汤阳惊曰:‘此 殆文故人怨之。’”
两岸词典解释
從从
cóng详细解释
1.跟随。
跟从、随从、从师学艺。
2.依;顺。
从命、服从、言听计从、在家从父。
3.采取。
凡事从简、引文从略、欲购从速。
4.参加;参与。
投笔从戎、从商、从事、从政。
5.附从隶属。
从属、主从关系。
6.向来;一直(后常接否定词)。
从来是妈妈陪我去买鞋子、从不说谎、从未迟到。
7.介词:(1)引进动作行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或变化的起点,相当于“自”。
从今以后不抽烟、从宽处理、从家里出发、从生疏练习到熟稔。
8.介词:(2)引进动作行为经过的路线、场所,相当于“由”、“循”。
从水路走、从小路绕过去。
9.介词:(3)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、依据,相当于“由”。
从工作上考虑、从价格来判断。
10.姓。
外语翻译
- from, by, since, whence, through
- aus
- (à partir) de, depuis, jamais, suivre, obéir à, s'engager dans, se joindre à, secondaire, accessoire, relâché, mou, sans hâte, cousin au 2e degré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疾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牆容切,𡘋俗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从,相聽也。《書・益稷》:汝無面從。〈說命〉:后從諫則聖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就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雲從龍,風從虎。《禮・曲禮》:謀于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自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伊誰云從。【箋】言譖我者,是言從誰生乎。《晉書・明帝紀》:不聞人從日邊來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漢有將軍從公。何氏《姓苑》:今東筦人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七恭切,促平聲。《廣韻》:從容也。《正韻》:從容,舒緩貌。《書・君𨻰》:從容以和。《禮・中庸》:從容中道。
又,《集韻》:書容切,音舂 —— 從容,久意。《禮・學記》:待其從容,然後盡其聲。
又,《集韻》:將容切,音蹤 —— 東西曰衡,南北曰從。《詩・齊風》:從衡其畝。《史記・蘇秦傳》:從合則楚王,衡成則秦帝。
义又,與蹤通。《史記・聶政傳》:重自𠛬以絕從。《前漢・張湯傳》:從迹安起。
又,《集韻》:祖動切,音總 —— 太高貌。《韻會》:髻高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尔無從從爾。
又,《集韻》:鋤江切,浞平聲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唐韻》:慈用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才用切,𡘋俗去聲。《說文》本作𨑢,隨行也。《詩・齊風》:其從如雲。《論語》:從我者,其由與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從天子曰法從,侍從。《書・囧命》:其侍御僕從。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趙昭儀,每上甘泉常法從。【註】師古曰:以法言當從耳。一曰從,法駕也。《後漢・百官志》:羽林郎掌宿衞侍從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似用切,音頌 —— 同宗也。《爾雅・釋親》:父之世父、叔父爲從祖祖父,父之世母、叔母爲從祖祖母。《釋名》:從祖父母,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,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子用切 —— 與縱同。《禮・曲禮》:欲不可從。《論語》:從之純如也。
考證
《詩・齊風》從衡其畝。
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。
注解
〔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從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óng、z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。
〔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óng] ⑴ 依順⑵ 採取,按照⑶ 跟隨⑷ 跟隨的人⑸ 參與⑹ 由,自⑺ 次要的⑻ 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⑼ 中國魏以後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從品”之分,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爲從二品)。⑽ 姓。㈡ [zòng] ⑴ 同“縱”,豎,直。⑵ 同“縱”,放任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慈用切頁碼第267頁,第11字續丁孫
𨑢
異體𨒀、𨒁、從
隨行也。从辵、从,从亦聲。
附注按:徐灝《說文解字注箋》謂從、從古今字。從,二人相隨,即從行之義。後加義符辵,隨行義遂為從字所專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松用反頁碼第686頁,第1行,第1字述
隨行也。從辵,從从,从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古但爲相隨行之從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慈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541頁,第2字許惟賢第676頁,第3字
隨行也。
段注以从辵。故云隨行。《齊風》。並驅從兩肩兮。傳曰:從,逐也。逐亦隨也。《釋詁》曰:從,自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又引伸訓順。《春秋經》從祀先公。《左傳》曰順祀先公。是從訓順也。《左傳》。使亂大從。王肅曰:從,順也。《左傳》。大伯不從。是以不嗣。謂不肎順其長幼之次也。引伸爲主從,爲從横,爲操從。亦假縱爲之。
从从辵。
段注舊作辵从。今正。从辵者,隨行也。主从不主辵。故不入《辵部》。
从亦聲。
段注慈用切。九部。按大徐以去韵別於平韵。非也。當疾容切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或作「」,從二人相隨;或作「
」,從彳、从聲,彳為道路,表示行走,字形也像二人前後相隨的樣子。金文或作從二人相隨,或作從辵、从聲,或作從止、从聲。「彳」、「辵」、「止」都表示行走,構意相同。戰國文字仍作從辵、从聲及從止、从聲的字形。篆文則分作二字,一為從二人的「
」,一為從辵、从聲的「
」。實者「从」為初文,「從」為後起形聲字。隸書則作二人的「
」,或作「
」、「
」,前者乃是將辵字析為「彳」、「止」二形,後者則是將辵隸定為「
」,形構之意並無不同。楷書則取彳止分開的「從」形。在六書中,從二人的「从」為同意會意,而從辵、从聲的「從」或「
」,則是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,義為「跟隨」、「隨侍者」、「從容」,作「从」;又「從橫」(縱橫)義則對應作「纵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