𠄃
木部13画左右结构U+20103
意思解释
𠄃
基本解释
◎同“乾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字彙補》:籀文乾字。
注解
〔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乙部。
〔𠄃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ān、qi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杳、丂、乞。
〔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undefined] ⑴ 同“乾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渠焉切、古寒切頁碼第486頁,第3字續丁孫
乾
上出也。从乙,乙,物之達也;倝聲。
𠄃
異體𠄄
籒文乾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乾字之本義也。自有文字以後,乃用為卦名,而孔子釋之曰:『健也。』健之義生於上出。上出為乾,下注則為溼,故乾與溼相對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其延反頁碼第1132頁,第5行,第1字述
上出也。從乙。乙,物之逹也。倝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易》曰:「夫乾確然。」又曰:「確乎,其不可拔潛龍也。」君子終日乾乾,自強不息也,故從乙。乙,冐難而出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32頁,第6行,第1字述
籒文乾如此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渠焉切、古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959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85頁,第4字
上出也。
段注此乾字之本義也。自有文字以後。乃用爲卦名。而孔子釋之曰:健也。健之義生於上出。上出爲乾。下注則爲溼。故乾與溼相對。俗別其音。古無是也。
从乙。乙,物之𨔶也。
段注釋从乙之恉。物𨔶則上出矣。
倝聲。
段注倝者,日始出光倝倝也。然則形聲中有會意焉。渠焉切。又古寒切。十四部。
籒文乾。
段注𠐱葢籒文倝。故籒文朝,籒文乾皆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