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
意思解释
乾干
qián基本解释
①八卦之一,代表天。~坤(“坤”,代表地)。
②旧时称男性的。~造。~宅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(俗作乹。形声。从乙,倝声( gàn )。乙,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。本义:上出) 同本义 乾,上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此乾字之本义也。自有文字以后,乃用为卦名,而 孔子释之曰健也。健之义生于上出,上出为乾,下注则为湿,故乾与湿相对,俗别其音,古无是也。”。
go up;
名词
1.八卦的首卦;天。
达于上者谓之乾。凡上达者莫若气,天为积气,故乾为天。 乾,天也。 乾,阳物也。 乾刚坤柔。 乾为天、为圜、为君、为父、为玉、为金、为寒、为冰、为大赤、为良马、为老马、为瘠马、为驳马、为木果。
乾方(天方);乾元(天);乾施(上天的施予);乾首(天的高处);乾刚(天道刚健);乾象(天象);乾启(上天的启示);乾钧(天钧,北极之地,泛指北方);乾道(天道)
the first of the Eight Diagrams; sky;
2.指君主 。
乾化(帝王的教化);乾心(帝心);乾居(帝王);乾符(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)
monarch;
3.太阳 。
乾晖(阳光);乾曜(太阳)
sun;
4.代表西北方 。
乾冈(西北方位的山冈);乾风(西北风);乾雷(西北方的响雷)
north-west;
5.代表男性 。
旧时婚姻中称男方为“乾造”,男家为“乾宅”
man;
6.姓。
7.另见 gān。
国语辞典解释
乾干
qián详细解释
名
1.《易经》卦名:(1)八卦之一。卦形是☰,代表天、阳等之义。(2)六十四卦之一。干(☰)下干(☰)上。象征君子应自强不息,努力永不懈怠之义。
2.姓。如唐代有干彦思。
形
◎阳刚的、男性的。
《易经 · 系辞上》: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”
乾造、乾宅。
乾干
gān详细解释
形
1.没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。与“溼”相对。
干柴、干毛巾。
2.枯竭。
外强中干。
3.声音清脆响亮。
唐 · 岑参《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》诗:“开瓶酒色嫩,踏地叶声干。”
4.结拜认来的亲属关系。
干妈、干爹。
名
◎经脱水加工制成的干燥食品。
饼干、牛肉干、咸菜干。
动
1.变干燥。
油漆未干。
2.竭尽、干涸。
《山海经 · 北山经》:“教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,是水冬干而夏流。”
干杯。
3.怠慢、置之不理。
《儿女英雄传 · 第三〇回》:“从今日起,且干著他,不理他,他两个自然该有些著慌。”
副
1.没有剩余。
他把人家的积蓄都榨干了。
2.徒然、白白的。
《红楼梦 · 第一二回》:“热锅上蚂蚁一般,只是干转。”
干等、干瞪眼。
3.表面的、形式的。
《水浒传 · 第二五回》:“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。”
干笑。
两岸词典解释
乾干
qián详细解释
1.《易经》卦名:
2.(1)八卦之一。参见【八卦】。
3.(2)六十四卦之一。参见【六十四卦】。
4.代表男性(与“坤”相对)。
乾造(旧时称婚姻中的男方)、乾宅(旧时称婚姻中的男家)。
5.姓。
乾干
gān详细解释
1.没有水分或不用水的;干燥的(与“溼”相对)。
干洗、干粮、衣服还没晒干。
2.空的;用尽的。
外强中干、一杯果汁吸干了。
3.没有血缘关系,因拜认而来的亲属。
干妈、干女儿。
4.利用加工除去水分所制成的干燥食品。
猪肉干、萝卜干。
5.徒然;白费。
干等、干耗、干著急。
6.表面上做样子的。
干号(ㄏㄠˊ háo)、干笑。
外语翻译
- dry; first hexagram; warming principle of the sun, penetrating and fertilizing, heavenly generative principle (male)
- trocken (Adj), Erstes der Acht Trigramme im Bagua des I Ging, "Trockenheit&quot
- homme, mâle, masculin, le souverain, l'empereur, l'un des huit trigrammes représentant le ciel, (nom de famill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漧 、 𠄋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渠焉切,音虔 —— 《易》卦名。程頤曰:以形體謂之天,以性情謂之乾。《本義》:乾,健也。《釋名》:乾,進也、行不息也。
义又,馬飾曰連乾。顧況詩:金鞍玉勒錦連乾。
义又,姓。
义又,州名。古雍州地,唐置乾州。
又,《唐韻》:古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寒切,𡘋音干 —— 燥也。《詩・王風》:中谷有蓷,暵其乾矣。《左傳・僖十五年》:慶鄭曰:張脈僨興,外彊中乾。
义又,乾侯,地名,言其水常竭也。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。《說文》𧸟作𨝌。
义又,桑乾,河名,卽濕水。《水經注》:濕水,出鴈門隂館縣東北,過代郡桑乾縣南,又東過涿鹿縣北,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。
义又,乾沒。《史記・張湯傳》:始爲小吏,乾沒。【註】言掩取貨利,沒爲己有,如水盡涸也。
又,《韻補》叶渠巾切,音勤。邯鄲淳〈受命述〉「治詠儒墨,納策公卿;昧旦孜孜,夕惕乾乾」,叶下人。
又,叶經天切,音堅。韓愈詩:斖斖新葉大,瓏瓏晚花乾;靑天何寥寥,雨蝶飛翩翩。【註】乾,花色不潤也。
注解
〔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乙部。
〔乾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án、g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倝、乙、;、龺、乞,五行属木。
〔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án] ⑴ 八卦之一,代表天⑵ 旧时称男性的㈡ [gān] ⑴ 见“干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渠焉切、古寒切頁碼第486頁,第3字續丁孫
乾
上出也。从乙,乙,物之達也;倝聲。
𠄃
異體𠄄
籒文乾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乾字之本義也。自有文字以後,乃用為卦名,而孔子釋之曰:『健也。』健之義生於上出。上出為乾,下注則為溼,故乾與溼相對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其延反頁碼第1132頁,第5行,第1字述
上出也。從乙。乙,物之逹也。倝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易》曰:「夫乾確然。」又曰:「確乎,其不可拔潛龍也。」君子終日乾乾,自強不息也,故從乙。乙,冐難而出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32頁,第6行,第1字述
籒文乾如此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渠焉切、古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959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85頁,第4字
上出也。
段注此乾字之本義也。自有文字以後。乃用爲卦名。而孔子釋之曰:健也。健之義生於上出。上出爲乾。下注則爲溼。故乾與溼相對。俗別其音。古無是也。
从乙。乙,物之𨔶也。
段注釋从乙之恉。物𨔶則上出矣。
倝聲。
段注倝者,日始出光倝倝也。然則形聲中有會意焉。渠焉切。又古寒切。十四部。
籒文乾。
段注𠐱葢籒文倝。故籒文朝,籒文乾皆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