𣍟
冖部7画上下结构U+2335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篇海》:烏賄切,音猥 —— 吐也。
注解
〔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月部。
〔𣍟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ěn、wě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𠔼、月、;、冖、一、月。
〔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ěn] ⑴ 同“肯”。清髙翔麟《説文字通•肉部》:“肎,古文作𣍟。今作肯。”㈡ [wěi] ⑴ 吐。《改併四聲篇海•月部》引《搜真玉鏡》:“𣍟,吐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苦等切頁碼第133頁,第31字續丁孫
肎
異體𦘫、肯
骨閒肉肎肎箸也。从𠕎,从冎省。一曰骨無肉也。
𠕔
異體𣍟、𣍟、𦙎
古文肎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𥻳作肯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看等反頁碼第346頁,第6行,第2字述
骨間肉肎肎箸也。從肉、冎省。一說骨無肉也。
鍇注臣鍇按:《莊子》庖丁云:「肎綮之間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46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苦等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707頁,第4字許惟賢第315頁,第4字
骨閒肉肎肎箸也。
段注肎肎,附箸難解之皃。《莊子》說《庖丁解牛》曰:技經肯綮之未嘗。肯,崔引此解釋之。綮音罄。司馬云:猶結處也。按肎之言可也。故心所願曰肎。得其窾郤曰中肎。引伸之義也。
从肉。从冎省。
段注冎者,剔肉置其骨也。肎肎相箸。有待於剔。故從冎。陸德明引《說文》、《字林》皆口乃反。《唐韵》苦等切。按肎等二字古音同在一部。故皆在海韵。音轉入六部。乃在抍《等韵》也。𥛬作肯。
一曰骨無肉也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
古文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