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𥝍的意思解释

𥝍

禾部6画上下结构U+2574D

禾部

6画

1画

上下结构

TGF

HDM

MFA

U+2574D

312341

意思解释


基本释义

𥝍

1

同“王”。

𥝍

2

同“玉”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禾部 )

字彙補》同「玉」。〇【按】卽玉字之譌。

注解

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𥝍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ù、wá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一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上反切魚欲切頁碼6頁,第4

異體

玉石之美。有五德: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;䚡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;其聲舒揚,尃以遠聞,智之方也;不橈而折,勇之方也;銳廉而不忮,絜之方也。象三玉之連。丨,其貫也。凡玉之屬皆从玉。

鉉注陽冰曰:「三畫正均如貫玉也。」

𤣪

異體𥝍

𤣪古文玉。

附注按:王筠句讀作「石之美者」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象繫玉之形,玉形從三片到五片不等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一反切虞局反頁碼39頁,第2行,第1

𤣪石之美。有五德,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;䚡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;其聲舒揚,尃以逺聞,智之方也;不撓而折,勇之方也;銳廉而不忮,潔之方也。象三玉之連,丨,其貫也。凡玉之屬皆從玉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䚡音莘,自外可以知中,則《禮記》所謂『瑜不掩瑕』也。尃音敷,布也。撓,曲也。銳耑,細銳也。廉,廉棱也。忮,害也,謂玉雖廉而不可割,是潔也。君子執玉不趨執圭,鞠躳如不勝,故系之。《左傳》荀偃以朱絲係玉瑴,二是也。王中畫近上,玉三畫均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39頁,第6行,第1

古文玉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八亦系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上反切魚欲切古音第三部頁碼37頁,第1許惟賢15頁,第2

𤣪石之美有五德者。

段注者字新補。

潤澤㠯溫。仁之方也。䚡理自外。可㠯知中。義之方也。其聲舒揚。專㠯遠聞。

段注專鍇作尃。音敷。布也。玉裁按。汲古閣毛氏刊鉉本。初作專。後改作尃。非也。《管子》曰:叩之其音淸摶徹遠。純而不殺。摶古專壹字。今本作搏。葢非。此專謂專壹也。上云舒揚矣。則不必更云尃。

智之方也。不撓而折。

段注謂雖折而不撓。《管子》、《孫卿》皆作折而不墝。

勇之方也。銳廉而不忮。

段注忮,很也。

絜之方也。

段注絜取圜轉之義。凡度直曰度。圍度曰絜。《管子》、《孫卿》皆作廉而不劌行也。已上《禮記・聘義》、《管子・水地》、《孫卿・法行》辭皆不同。

象三玉之連。

段注謂三也。

丨其貫也。

段注貫謂如璧有紐,襍佩有組,聘圭有繫,瑬有五采絲繩,荀偃以朱絲係玉二瑴之類。

凡玉之屬皆从玉。

段注魚欲切。三部。

古文玉。

白话解释

玉,最美的石头。玉有五品:润泽而温和,是仁人的比方;从外部观察纹理,可知内部真性,这是义士的比方;玉声舒展飞扬,传播 而远闻,是智士的比方;宁折不挠,是勇士的比方;锐廉而不奇巧,是廉洁之士的比方。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。丨,像玉串的贯绳。 所有与玉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玉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二例,像以繩串玉之形。金文玉三例:像三玉串聯,省略上、下結繩;承自甲骨文,最為明顯;像串玉呈半圓的樣子,不失玉之形體。戰國文字一、二例多了飾畫,不影響其音、義;第三例顯然承自金文,最為簡明,為篆文玉之所本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右側多了一點或兩點,是為了和「王」字有所區別。楷書沿自隸書第一例而定體。《說文》古文作,兩側僅多了繩飾而已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