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駝的意思解释

馬部15画左右结构U+99DD

馬部

15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CPXN 86,COPX 98

SFJP

CUWR

73312

U+99DD

121125444444535 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竖弯钩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tuó

基本解释

见“驼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tuó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骆驼”条。

背负。

《孤本元明杂剧 · 流星马 · 第一折》:“他有一匹马,背驼三将,入水如踏平地,日行千里流星马,此乃是无敌之骑。”《文明小史 · 第二一回》:“当夜两人做了交割,清抱驼钱驼了两次才完。”

驼运。

背部弯曲的。

弯腰驼背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tuó

详细解释

1.骆驼。

驼峰、驼毛、驼铃。

2.背部隆起。

背驼了、弯腰驼背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 camel; humpbacked; to carry on the back
  • Kamel (S)​, Buckelige (S)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馬部 )

廣韻》:徒何切〔頁1362作「徒河切」。《廣韻》「駝」,正作「徒河切」〕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唐何切,𡘋音陀〔頁0848「紽」、頁1151「跎」、頁1276「陀」、頁1362「馱」、頁1276「陀」、頁1395「鮀」、頁1453「鼉」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俱作:唐何切,𡘋音駝。《集韻》「駝」,正作「唐何切」〕玉篇》:駱駝也。一作馲駝。前漢・西域傳》:鄴善國多馲駝。【註】師古曰:脊上肉鞍,隆高若封上,俗呼封牛。或曰:駝狀似馬,頭似羊,長項,垂耳,有蒼褐黃紫數色,性耐寒惡熱,夏至退毛至盡。人欲載,輒屈足受之。自燉煌往外國,流沙千餘里,無水,有伏流,駝遇其處,停不進,以足跑地,掘之,常得水。又,靑海北,夏有𤍠風,傷行旅,風將至,駝先引頸鳴,以鼻口匿沙中,人見之,則以氊擁蔽口面避其患。其臥腹不帖地,屈足,糞煙直上如狼煙。亦名橐駝。古諺:少所見,多所怪,見橐駝,以爲馬腫背。又,唐制:驛置有明駝使,非邊塞軍機,不得擅發。俗本改明作鳴,非。

又,通作它。揚雄〈長楊賦〉:敺橐它。

又,背僂也。柳宗元〈郭橐駝種樹傳〉〔註〕:人背駝不能仰也。或作他。莊子・德充符》:衞有惡人哀駝他。【註】他與駝同,言背僂也。

又,凡以畜負物曰駝。或作佗。前漢・趙充國傳》:以一馬自佗負。別作駞。李白詩:吳姬十五細馬駞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亥集上 部首:馬部 )

《前漢・西域傳》鄴善國多馲駝。

謹照原文鄴善改鄯善。

《莊子・德充符》衞有惡人哀駝他。〔註〕他與駝同。

謹照原文哀駝他改哀駘它。註中他字𠀤改它。

注解

〔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

〔駝〕字拼音是t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馬、它

〔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uó] ⑴ 见“驼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頁碼260頁,第12

異體

佗負何也。从人它聲。

鉉注臣鉉等案:《史記》:「匈奴奇畜有橐佗。」今俗譌誤謂之駱駞,非是。
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佗,俗字作駝,作馱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徒何切頁碼668頁,第3行,第1

佗負何也。從人它聲。

鉉注臣鉉等按:《史記》:匈奴奇畜有橐佗,今俗譌誤,謂之駱駝,非是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481頁,第2許惟賢650頁,第6

佗負何也。

段注負字葢淺人增之耳。《小雅》。舍彼有罪。予之佗矣。傳曰:佗,加也。此佗本義之見於經者也。佗之俗字爲駝,爲馱。𣜩變佗爲他。用爲彼之偁。古相問無它乎。祇作它。又《君子偕老》。委委佗佗。卽羔羊之委蛇委蛇也。傳云:委委者,行可委曲從迹也。佗佗者,德乎易也。《羔羊傳》云:委蛇者,行可從迹也。語詳略不同。

从人。它聲。

段注徒何切。十七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