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憲的意思解释

心部16画上下结构U+61B2

心部

16画

12画

上下结构

PGLN

JQMP

WDLW

30336

U+61B2

4451112252214544 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竖、横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iàn

基本解释

宪的繁体字。见“宪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xiàn

详细解释

1.法令。

《韩非子 · 定法》:“宪令著于官府。”

公宪、邦宪。

2.典范。

《书经 · 蔡仲之命》:“尔乃迈迹自身,克勤无怠,以垂宪乃后。”《诗经 · 小雅 · 六月》:“文武吉甫,万邦为宪。”

3.宪法的简称。

立宪、制宪、违宪、修宪、行宪。

4.旧时下属对上司的尊称。

《聊斋志异 · 卷二 · 红玉》:“乃详诸宪,代生解免,竟释生。”

大宪、上宪。

1.颁布、公布。

《周礼 · 秋官 · 小司寇》:“乃宣布于四方,宪刑禁。”宋 · 王安石《原教》:“藏于府,宪于市。”

2.效法。

《书经 · 说命》:“惟天聪明,惟圣时宪。”《文选 · 班固 · 东都赋》:“宪章稽古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xiàn

详细解释

1.国家的根本大法。

行宪、修宪、违宪。

2.法令。

宪令、宪章。

3.《书》典范。

克勤无怠,以垂宪乃后(《书经‧蔡仲之命》)。

4.《书》效法。

惟天聪明,惟圣时宪(《书经‧说命中》)。

5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constitution, statute, law
  • Satzung (S)
  • constitutio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許建切,音獻 —— 懸法示人曰憲。从害省、从心、从目。觀於法象,使人曉然知不善之害;接於目,怵於心,凜乎不可犯也。周禮・天官・小宰》憲禁于王宮。【註】憲謂表縣之,若今新有法令也。詩・大雅》文武是憲。【箋】憲,表也,言爲文武之表式也。因憲爲表式之義,故人之取法,亦謂之憲。書・說命》惟聖時憲。【傳】憲,法也,言聖王法天以立敎於下也。禮・內則》五帝憲。【註】法其德行也。

又,《說文》:敏也。禮・學記》發慮憲。【註】言發計慮,當擬度於法式。徐鍇曰:目與心應爲敏也。

又,《諡法》:博聞多記曰憲。

又,《詩・大雅》無然憲憲。【毛傳】憲憲,猶欣欣也。【箋】女無憲憲然爲之制法度,達其意以成其惡也。蓋譏當時變亂舊章,創立新法。此憲憲二字,殆詼諧語,所以深刺之也。後人引訓憲字正文,以釋憲字,遂覺憲字爲表示人以惡者,其去憲字本義何啻萬里。大抵字書訓義,多犯此病,不得不辨。

又,州名。本樓煩監,唐置州。

又,姓。出《姓苑》。集韻》或作䩵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呼典切,音顯。韻會》:興盛貌。詩・大雅》顯顯令德,《中庸》引《》作憲憲令德。正字通》:憲有顯示之義。

又,叶虛言切,音軒。詩・小雅》「萬邦爲憲」,叶上原閑軒。又,〈大雅〉「無然憲憲」,叶上難。難,泥涓切。

注解

〔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憲〕字拼音是x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𡩜、心

〔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àn] ⑴ 宪的繁体字。见“宪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許建切頁碼350頁,第17

異體憲

憲敏也。从心从目,害省聲。

附注按:金文憲或不從心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目、害省聲。秦公鎛从心、𡩜聲,《說文》誤釋為从心、从目、害省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希建反頁碼851頁,第3行,第2

憲敏也。從心、目,害省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禮》曰:「發慮憲目,與心應爲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許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009頁,第2許惟賢877頁,第13

憲敏也。

段注敏者,疾也。《謚法》。博聞多能爲憲。引申之義爲法也。又《中庸》引詩憲憲令德。以憲憲爲顯顯。又《大雅》。天之方難。無然憲憲。傳曰:憲憲猶欣欣也。皆叚借也。

从心目。

段注心目竝用。敏之意也。

害省聲。

段注許建切。十四部。按害在十五部。此合音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