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縢的意思解释

月部16画左右结构U+7E22

月部

16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EUDI 86,EUGI 98

BFQF

QUZ

79293

U+7E22

3511431134554234 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撇、捺、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竖钩、撇、点

𦪝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封闭:“武王有疾,周公作金~。”

缠束:“竹闭绲~。”

绳索:“公车千乘,朱英绿~。”

绑腿布:“羸~履蹻,负书担橐。”

通“幐”,袋子:“其缣帛图书,大则连为帷盖,小乃制为~囊。”

详细解释

动词

(形声。从糸( mì ),朕( zhèn )声。本义:缠束) 同本义 縢,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束也。——《书·金縢》郑注 竹闭绲縢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小戎》

bind with cord;

名词

1.绳索。

,索也。 《广雅》朱英绿 《诗 · 鲁颂 · 閟宫》。传:“绳也。”摄缄 清 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縢履(用绳编的鞋)

rope; cord;

2.缄封 。

縢书(指金绳函封的玉册);縢牒(犹言金缄玉牒)

seal;

3.边饰。

《仪礼 · 士丧礼》

lace;

4.绑腿。

履蹻。 《战国策 · 秦策》

leg wrappings;

5.囊,袋。

其缣帛图书大者连为帷盖,小乃制为滕囊。 《后汉书 · 儒林传》

縢囊(囊,袋)

pocket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封闭、缠束。

《诗经 · 秦风 · 小戎》:“交韔二弓,竹闭绲縢。”汉 · 毛亨 · 传:“縢,约也。”

1.绳索。

《诗经 · 鲁颂 · 閟宫》:“公车千乘,朱英绿縢。”《续汉书志 · 第三〇 · 舆服志下》:“乘舆以縢贯曰珠。”

2.绑腿布。

《战国策 · 秦策一》:“羸縢履𫏋,负书担橐。”

3.囊。

《后汉书 · 卷七九 · 儒林传上 · 序》:“大则连为帷盖,小乃制为縢囊。”《辽史 · 卷五二 · 礼志五》:“负银罂,捧縢,履黄道行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封闭;缠束。

交韔二弓,竹闭绲縢(《诗经 · 秦风 · 小戎》)。

2.《书》绳索。

公车千乘,朱英绿縢(《诗经 · 鲁颂 · 閟宫》)。

3.《书》绑腿布。

羸縢履𫏋,负书担橐(《战国策 · 秦策一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bind, tie up, restrain; cord
  • binden, verbinden
  • lier, attach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徒登切,音騰。說文》:緘也。玉篇》:繩也、約也。書・金縢》〔傳〕:爲請命之書,藏之於匱,緘之以金。詩・秦風》:竹閉緄縢。【傳】縢,約也。【疏】謂以繩約弓。又,〈魯頌〉:朱英綠縢。【傳】縢,繩也。禮・少儀》:甲不組縢。【註】組縢,以組飾之及紟帶也。

又,行縢。詩・小雅》邪幅在下〔箋〕:邪幅,如今行縢也;偪束其脛,自足至膝,故曰在下。【疏】名行縢者,言行而緘束之。戰國策》:嬴縢履蹻。

又,與幐同。後漢・儒林傳序》:小九制爲縢囊。【註】縢,亦幐也。莊子・胠篋篇》: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。【音義】縢,向、崔本作幐,同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 )

《後漢・儒林傳序》小九制爲縢囊。

謹照原文小九改小乃。

注解

〔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縢〕字拼音是t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𰮤、糸、;、月、絭

〔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éng] ⑴ 封闭:“武王有疾,周公作金~。”⑵ 缠束:“竹闭绲~。”⑶ 绳索:“公车千乘,朱英绿~。”⑷ 绑腿布:“羸~履蹻,负书担橐。”⑸ 通“幐”,袋子:“其缣帛图书,大则连为帷盖,小乃制为~囊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徒登切頁碼437頁,第18

𦪝

異體

𦪝緘也。从糸𦩎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徒登切頁碼1036頁,第7行,第1

𦪝緘也。從糸朕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徒登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628頁,第4許惟賢1143頁,第8

𦪝緘也。

段注亦所以束者也。《周書》有《金縢》。凡艸之藟,木之蘽曰縢。俗作藤。

从糸。𦨶聲。

段注徒登切。六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