盭
意思解释
盭
lì基本解释
①同“戾”,乖违:“何乡者慕用之诚,后相背之~也?”
②通“綟”,绿色:“金玺~绶。”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乖戾 。
盭夫(乖戾的人);盭气(邪气);盭戾(背谬)
perverse(behaviour); disagreeable(character);
2.通“綟”。草绿色。
金玺盭绶。
grass green;
国语辞典解释
盭
lì详细解释
形
1.凶暴乖戾。
《说文解字 · 弦部》:“盭,弼戾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按此乖戾正字,今则戾行而盭废矣。”《史记 · 卷一一七 · 司马相如传》:“举踵思慕,若枯旱之望雨,盭夫为之垂涕,况乎上圣又恶能已?”
2.绿色的。
《汉书 · 卷一九 · 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玺盭绶,掌治其国。”唐 · 颜师古 · 注:“如淳曰:‘盭,绿也,以绿为质。’”
两岸词典解释
盭
lì详细解释
1.《书》乖违;暴戾。
举踵思慕,若枯旱之望雨,盭夫为之垂涕,况乎上圣(《史记‧卷一一七‧司马相如列传》)?。
2.《书》绿色的。
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玺盭绶,掌治其国(《汉书‧卷十九‧百官公卿表上》)。
外语翻译
- cruel
- heftig, ungestüm
- déraisonnable, viole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《韻會》𡘋與戾同。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盭夫爲之垂。【張揖註】狼戾之夫也。《前漢・膠西于王傳》:爲人賊盭。【註】古戾字。《史記》作戾。
义又,違也。《前漢・張耳陳餘贊》:何鄕者慕用之誠,後相背之盭也。
义又,疾名。賈誼〈治安策〉:病非徒瘇也,又苦𨂂盭。【師古註】𨂂同「蹠」,言足蹠反戾不可行也。
义又,胝也。《呂氏春秋》:陳有惡人,長肘而盭。
义又,山名。《史記・霍去病傳》:率戎士踰烏盭。
义又,與綟通。《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諸侯王金璽盭綬。【註】盭,草名。出琅邪平昌縣,似艾,可染綠,因以名綬也。《晉書・載記》作綠綟綬。
又,《廣韻》:練結切;《集韻》:力結切,𡘋音𥸸 —— 義同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𥃎,省从𧗑,讀若戾。徐鉉曰:𧗑者,繫辠人見血也,弼戾之意。《說文長箋》亦作。
注解
〔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皿部。
〔盭〕字拼音是l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盩、幺、;、𢿐、皿。
〔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ì] ⑴ 同“戾”,乖违:“何乡者慕用之诚,后相背之~也?”⑵ 通“綟”,绿色:“金玺~绶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郞計切頁碼第429頁,第2字續丁孫
𥃎
異體𥃊、盭、𥃍
弻戾也。从弦省,从𧗑。讀若戾。
鉉注臣鉉等曰:𧗑者,擊辠人見血也,弻戾之意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婁惠反頁碼第1022頁,第3行,第1字述
弼戾也。從弦省,從盩。盭,引戾之也。讀若戾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用此爲戾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郎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66頁,第5字許惟賢第1115頁,第1字
𢐀戾也。
段注按此乖戾正字。今則戾行而盭廢矣。戾謂犬出戶下而身曲戾。其意略近。故以戾釋盭。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多用盭字。
从弦省。从𥂱。
段注此會意字。
𥂚,了戾之也。
段注大徐刪此五字。小徐𥂚作盭。了作引。今正。了戾雙聲字。《淮南・原道訓》注曰:抮𨋭,了戾也。《方言》。軫,戾也。注謂相了戾也。王砅注《素問》,段成式《酉陽襍組》皆用了戾。許意山曲曰盩。水曲曰庢。扶風有盩庢縣,取此義。是盩有詘曲之意。故此篆从盩。非用引擊之意也。今《淮南》注了戾,《道藏》不誤。而俗刻作引戾。正與此誤同。
讀若戾。
段注郎計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