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尪的意思解释

尢部7画半包围结构U+5C2A

尢部

7画

4画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DNGD

KUMG

GRC

41011

1431

U+5C2A

1351121 横、撇、竖弯钩、横、横、竖、横

𡯁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𡯁”。《玉篇•尢部》:“尪”,同“𡯁”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骨胳弯曲不正。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 。

尪伛(佝偻。指树身弯曲);尪尪(行不正)

rickety;

2.孱弱;瘦弱 。

尪陋(瘦弱丑陋);尪弱(瘦弱;衰弱);尪悴(瘦弱憔悴);尪纤(瘦小);尪顿(衰病困顿;衰病困顿之身);尪老(老弱)

emaciated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一种骨骼弯曲的疾病。

《吕氏春秋 · 季春纪 · 尽数》:“辛水所多疽与痤人,苦水所多尪与伛人。”汉 · 高诱 · 注:“尪,突胸仰向疾也。”

瘦弱。

宋 · 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世有尪羸而寿考,亦有盛壮而暴亡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一种(胸、胫、背等)骨骼弯曲的疾病;有残疾的人。

辛水所多疽与痤人,苦水所多尪与伛人(《吕氏春秋‧季春纪‧尽数》)。

2.《书》瘦弱。

而或矬陋尪弱,或且黑且丑(晋‧葛洪《抱朴子‧内篇‧塞难》)。

3.台⃝泛指人偶。

大身尪、布袋戏尪仔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lame
  • à l'ossature voûtée, faible, chétif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尢部 )

正字通》同𡯪省。

注解

〔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尢部

〔尪〕字拼音是wā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尢、王

〔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āng] ⑴ 同“𡯁”。《玉篇•尢部》:“尪”,同“𡯁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烏光切頁碼344頁,第8

𡯁

異體𡯂、尣、尢

𡯁𤿑,曲脛也。从大,象偏曲之形。凡尣之屬皆从尣。

𡯪

異體𡯭𡯲

𡯪古文从𡉚

附注段玉裁注:「𡯁者,古文象形字;𡯪者,小篆形聲字。」徐灝注箋:「𡯁,从大而屈其一足,當為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烏光反頁碼838頁,第5行,第1

𡯪跛,曲脛也。從大,象偏曲之形。凡尣之屬,皆從尣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尣,一足跛曲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838頁,第6行,第1

古文從𡉚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:『焚巫𡯪。』𡉚音皇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烏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977頁,第2許惟賢864頁,第4

𡯪㝿也。

段注各本少也字。遂不可讀。今補。㝿者,蹇也。尢本曲脛之偁。引申之爲曲脊之偁。故《人部》僂下曰:𡯭也。

曲脛人也。

段注人字依《九經字㨾》補。𤿑者多由曲脛。故言此爲下象偏曲張本。

从大。象偏曲之形。

段注謂从大而象一脛偏曲之形也。烏光切。十部。

凡尢之屬皆从尢。

篆文从㞷。

段注篆文各本作古文。今正。尢者,古文象形字。𡯪者,小篆形聲字。此亦古文二,篆文丄之例。必取古文爲部首者,以其屬皆从古文也。尪見《左傳》。《檀弓》鄭注釋爲面鄉天。或云短小曰尪。本从㞷聲。省作尪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