厉
意思解释
厉厲
lì基本解释
①严格。~禁(➊列队警戒;➋严厉的禁令)。~行( xíng )节约。
②严肃。严~。声色俱~。
③凶猛。~害。雷~风行。色~内荏。
④磨,使锋利。~兵秣马。再接再~。
⑤古同“疠”、“癞”,恶疮。
⑥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是“砺”的本字。从厂( hàn ),象山崖形,表示与山石有关。本义:磨刀石。
2.同本义。
段注:“旱石者,刚于柔石者也。字亦作厲、作礪。” 朱骏声曰:“精者曰厎,粗者曰厉。汉书地理志,述禹贡砥厉砮丹;诗公刘,取厉取锻,礼内则,刀砺;西山经,苕水其中多砥厉;中山经,阴山多砺石。”涉渭为乱,取厉取锻。
rubstone;
3.祸患;危险。
降此大厉。
厉阶(祸端)
trouble; danger;
4.恶鬼。
晋侯梦大厉。
evil ghost;
5.疠,瘟疫,传染病。
盗贼公行,而天厉不戒。 漆身为厉。 鲜不为厉。
pestilence;
6.河岸,水旁;边。
有狐绥绥,在彼淇厉。
side;
7.带,衣带的下垂部分。
垂带而厉。 鞶厉游缨。 带之垂者谓之厉。
band;
8.通“癞”( lài )。恶疮。
豫让又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。
favus;
9.姓。
动词
1.磨,磨快。
厉,磨也。 砥厉廉隅。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。 砺所以致刃也。 缀甲厉兵。 束载厉兵秣马。
厉兵(磨砺兵器,使锋利);厉兵秣马(磨快兵器喂饱马。指作好战斗准备);厉身(磨砺自身)
sharpen;
2.砥砺,磨练。
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。
厉行(砥砺操行);厉操(砥砺节操)
temper oneself;
3.同“励”。振奋。
坚甲厉兵以备难。 矫翼厉翮。
厉翼(奖励辅佐君王的左右臣子);厉节(激厉其气节,高其气节);厉武(振奋武备);厉精(振奋精神);厉精更始(振奋精神,从事革新)
inspire;
4.激励,勉励。
故明主厉廉耻,招仁义。 亲秉旄钺,以厉三军。
厉世(激励世人);厉俗(激励世俗);厉诚(激励忠诚);厉崇(勉励推重);厉抚(勉励抚慰);厉志(激励意志)
advise and encourage;
5.连衣涉水。
越壑厉水。
厉揭(提起衣服涉水);厉涉(连衣涉水);厉度(涉水而过)
wade without undressing;
6.策,鞭打。
厉马登高登高堤。
whip;
7.警惕。
赐尚方斩马剑,断佞臣一人,以厉其余
warn;
8.疾飞。
鹰隼横厉。
fly at high speed;
9.害;虐害;损害。
今也滕有仓禀府库,则是厉民而自养也。
harm; damage;
10.得传染病。
苗死,民厉。
suffer from pestilence;
11.变为恶鬼。
国为虚厉。
become a evil ghost;
形容词
1.严厉(威严不随和)。
子温而厉。 色厉而内荏。 行峻而言厉。 袁正色厉声。 乘其厉声以呵。 应元厉声曰。
声色俱厉;厉言(声色严厉地说话);厉音(声音严厉);厉气(严厉的神色);厉禁(圈定范围,禁止他人侵入。后也用作严禁的意思);厉直(严肃正直);正颜厉色;厉肃(厉然。严肃)
severe; stern;
2.邪恶 。
厉妖(邪恶怪异之物);厉疾(灾疫。厉疫)
evil;
3.猛烈。
余寒犹厉。
厉厉(寒风猛烈貌);厉风(大风;烈风)
violent;
4.恶,凶恶。
今梦黄熊入于寝门,其何厉鬼也?
ferous;
5.危险。
有厉告自邑。
dangerous;
6.味道浓烈。
厉而不爽些。
strong;
外语翻译
- whetstone; grind, sharpen; whet
- ernst, stark (Adj)
- strict, dur, sévè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力制切;《正韻》:力霽切,𡘋音例。《說文》:旱石也。从厂,蠆省聲。【徐曰】旱石,麤悍石。《玉篇》:磨石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取厲取鍛。
义又,磨也。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:秣馬,厲兵㊟〔「秣馬,厲兵」,原文作「厲兵,秣馬」〕。《荀子・性惡篇》: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。
义又,《說文》:嚴也。《論語》:聽其言也厲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烈也、猛也。《禮・表記》:不厲而威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危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厲,旡咎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厲,作也。【註】《穀梁傳》曰:始厲樂矣。【疏】興作也。《方言》:厲、𠨐,爲也。甌越曰𠨐,吳曰厲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虐也。《孟子》:厲民以自養也㊟〔原文「厲民」下有「而字」〕。
义又,《玉篇》:上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在彼淇厲。《韻會》:岸危處曰厲。
义又,《詩・衞風》:深則厲。【註】以衣涉水,由帶以上曰厲。
义又,《周禮・秋官》司厲。【註】犯政爲惡曰厲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月在戌曰厲㊟〔「月在戌曰厲」之「戌」為「戊」之訛,原文作「月在戊曰厲」〕。
义又,《韻會》:𨢄惡也。《莊子・天地篇》:厲之人夜半生子,恐其似己。
义又,《史記・嚴安傳》:民不夭厲。【註】厲,病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儒林傳》:以厲賢才焉。【註】師古曰:厲,勸勉之也。
义又,〈息夫躬傳〉:鷹隼橫厲。【註】師古曰:厲,疾飛也。
又,《正韻》:厲鬼。《左傳・昭七年》:子產曰:鬼有所歸,乃不爲厲。
又,《正韻》:鞶厲,帶重也。《左傳・桓二年》:鞶、厲、斿、纓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漢有魏郡太守厲溫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落蓋切,音賴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厲鄕,故厲國也。【註】師古曰:厲,讀曰賴。
又,《史記・范雎傳》㊟〔即〈范睢傳〉〕:漆身爲厲。【註】厲,音賴 —— 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爲病癩。
又,《韻會》:力孽切;《正韻》:良薛切,𡘋音列。《韻會》:嚴也。一曰囊垂飾。《詩・小雅》:心之憂矣,如或結之;今兹之正,胡然厲矣。左思〈蜀都賦〉:巴姬彈絃,漢女擊節;起西音於促柱,歌江上之𩙂厲。【註】𩙂厲,歌聲淸越也。
考證
《易・乾卦》厲旡咎。
謹照原文旡改无。
注解
〔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厂部。
〔厲〕字拼音是l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厂、萬。
〔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ì] ⑴ 嚴格⑵ 嚴肅⑶ 兇猛⑷ 磨,使鋒利⑸ 古同“癘”、“癩”,惡瘡。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力制切頁碼第310頁,第17字續丁孫
厲
旱石也。从厂,蠆省聲。
𧓽
或不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里曳反頁碼第771頁,第6行,第1字述
旱石也。從厂蠆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旱石,麤悍石也。《詩》曰:『取厲取碬。』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71頁,第6行,第2字述
或不省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力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84頁,第3字許惟賢第780頁,第11字
𠪄
旱石也。
段注旱石者,剛於柔石者也。《禹貢》。厲砥砮丹。《大雅》。取厲取鍛。引伸之義爲作也。見《釋詁》。又危也。見《大雅・民勞》傳,虞注《周易》。又烈也。見《招䰟》王注。俗以義異,異其形。凡砥厲字作礪。凡勸勉字作勵。惟嚴厲字作厲。而古引伸假借之法隱矣。凡經傳中有訓爲惡,訓爲病,訓爲鬼者,謂厲卽癘之假借也。訓爲遮列者,謂厲卽迾之假借也。《周禮》之厲禁是也。有訓爲涉水者,謂厲卽濿之假借。如詩深則厲是也。有訓爲帶之垂者,如都人士垂帶而厲。傳謂厲卽烈之假借也。烈,餘也。
从厂。𧍣省聲。
段注按《說文》萬與𧍣篆形絕異。厲从𧍣省聲,則字當作𠪄。而𣜩體𧍣作蠆,𠪄作厲。皆从萬。非也。後人以𣜩改篆,則又篆皆从萬矣。漢𣜩存者,作𧓵作𧓽可𦒱也。今篆體及說解皆正。力制切。十五部。
𠪿
𠪿,或不省。
段注今各本篆从萬下虫。非是。漢人𣜩多作𠪿,不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