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各的意思解释

口部6画上下结构U+5404

口部

6画

3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TKF

HER

RSJ

27604

0677

2487

U+5404

354251 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竖、横折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每个,彼此不同。~别。~得其所。~尽所能。~有千秋。~自为政。

详细解释

代词

每个,各自。

守尔典。 《书 · 汤浩》行人弓箭在腰 唐 · 杜甫《兵车行》乡民复鸣锣会集乡约数千人。 《三元里人民抗英》

各有所长;各个;各自;各众(梵语。各位);各行其志(各人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)

each; every; different;

副词

1.皆。

非敢违卜,用宏兹贲。 《书 · 盘庚下》诸在上者,皆为其下阳;诸在下者,为其上阴。 《春秋繁露》

all;

2.另见 gě。

基本解释

〔自~儿( gěr )〕自己,亦作“自个儿”。

方言,特别。这个人真~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特别,与众不同。

,异词也。从口攵,会意。攵者,有行而止之,不相听也。 《说文》,词也。 《广雅》,不一之辞。 《诗 · 载驰》疏

这人很各。

particular;

2.另见 gè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。

《论语 · 公冶长》:“盍各言尔志?”

各自。

每。

《史记 · 卷一二三 · 大宛传》:“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。”

各个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指称群体中的每一个单数。

各位、各县市。

2.分别的;个别的。

各自、各分东西、各个击破、三种方案各有优点和缺点。

3.姓。

详细解释

《口》特别;与众不同(含贬义)。

脾气特各、那家伙有点儿各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each, individually, every, all
  • jede(-r, -s)​, jeweils , jeder, verschieden (V)
  • chaque, chacu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 )

唐韻》:古洛切;《集韻》:剛鶴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葛鶴切,𡘋音閣。說文》:異辭也,从口、从夂,夂者,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。書・湯誥》:各守爾典,以承天休。

又,屠各,北方種落名。後漢・公孫瓚傳》:瓚子續爲屠各所殺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借作部落之落。見諸葛銅鐺。

又,《字彙補》引沈括《筆談》云:又借作洛。石鼓文》:大車出各。

注解

〔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各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è、gě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夊、口,五行属

〔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gè] ⑴ 每个,彼此不同 [gě] ⑴ 〔自~儿( gěr )〕自己,亦作“自个儿”。⑵ 方言,特别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古洛切頁碼44頁,第22

各異辭也。从口、夂。夂者,有行而止之,不相聽也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『各』字,楊樹達以為字从夂从凵,示足有所至之形』。『凵』形象半穴居,所以全字象人從外來至半穴居之住屋。古文字从『凵』和从『口』可以互通,所以甲骨文『各』字也可以从『口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根莫反頁碼134頁,第2行,第2

各異辭也。從口、夂。夂者,有行而止之,不相聽意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夂音竹几反,象人足欲行從後躓之,故各字從之也。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陟侈切、古洛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1頁,第4許惟賢107頁,第6

各異䛐也。

段注䛐者意內而言外。異爲意。各爲言也。

从口夂。

段注陟侈切

夂者,有行而止之不相聽意。

段注《夂部》曰:從後至也。象人㒳脛後有致之者。致之止之,義相反而相成也。古洛切。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各,表示不同个体的词。字形采用“口、夂”会义。夂,表示有人要行进,有人要阻止,两两不相听从。

字形解说

從甲骨文到楷書,字形都是從口、夊。口是坎穴的洞口,不是發聲的人口,古人穴居,故以囗形表示目的地,因而與口字相混淆;夊是止字的倒形,止的本義是腳掌,用以表示步行的人足。從口夊表示人從外來到半穴居的門口。各字假借為指示代詞「各自」之後,轉注為從彳、各聲的「?」字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