䰡
鬼部15画半包围结构U+4C21
外语翻译
- a fierce ghost; a malicious spirit; evil spirit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丑吏切,音眙。《說文》:厲鬼也。《玉篇》:魑魅之類也。亦作𣧞。
又,《集韻》抽知切,音摛,引《山海經》剛山多神䰡。〇【按】《山海經》作𩳁。
又,《集韻》:敕栗切,音抶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鬼部。
〔䰡〕字拼音是ch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鬼、失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丑利切頁碼第303頁,第9字續丁孫
𩳂
異體䰡、𩲫
厲鬼也。从鬼失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敕稺反頁碼第754頁,第7行,第3字述
厲鬼也。從鬼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丑利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738頁,第1字許惟賢第760頁,第3字
厲鬼也。
段注厲之言烈也。厲鬼謂虐厲之鬼。厲或作癘。非。《左傳》曰:其何厲鬼也。《月令》注曰:昴有大陵積尸之氣。氣佚則厲鬼隨而出行。虚危有墳墓四司之氣。爲厲鬼,將隨強陰出害人。《西山經》。剛山是多神𩲫。𩲫卽此䰡字。郭云:离魅之類也。恥二反。或作𣧞。今本《山海經》傳譌舛。依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正。
从鬼。失聲。
段注丑利切。按失聲古音在十二部。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又丑栗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