𧍓
虫部15画上下结构U+27353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、《玉篇》同「蟀」,《說文》作𧍓。詳蟀字註。
注解
〔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𧍓〕字拼音是shu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帥、虫。
〔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uài] ⑴ 〔蟋𧍓〕同“蟋蟀”。虫名。蟋蟀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所律切頁碼第442頁,第35字續丁孫
𧍓
異體蟀
悉𧍓也。从虫帥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蟀,非是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《詩・唐風》:『蟋蟀在堂。』《七月》:『十月,蟋蟀入我牀下。』《爾雅・釋蟲》:『蟋蟀,蛬。』正字當作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所律切頁碼第1046頁,第4行,第1字述
悉𧍓也。從虫帥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蟀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所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63頁,第6字許惟賢第1159頁,第2字
悉𧍓也。
段注《唐風》。蟋蟀在堂。傳曰:蟋蟀,蛬也。按許書無蛬字。今人叚蛩爲之。
从虫。帥聲。
段注所律切。十五部。按蟋蟀皆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