陾
阝部11画左右结构U+967E
外语翻译
- in fi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如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如蒸切;《正韻》:如陵切,𡘋音仍。《說文》:築牆聲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捄之陾陾。【傳】陾陾,衆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如之切;《集韻》:人之切,𡘋音而。《廣韻》本作𨼏,亦作陑。互詳陑、𨼏二字註。《篇海》譌作𨻢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乃后切,音㝅。《廣韻》:衆陾。《集韻》:衆也。
注解
〔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陾〕字拼音是r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耎。
〔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éng] ⑴ 〔~~〕众多的样子(一说筑墙声),如“捄之~~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如乘切頁碼第482頁,第5字續丁孫
陾
築牆聲也。从𨸏耎聲。《詩》云:「捄之陾陾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而冰反頁碼第1124頁,第1行,第2字述
築牆聲也。從𨸏耎聲。《詩》曰:「捄之陾陾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如乘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94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79頁,第7字
築牆聲也。从𨸏。耎聲。
段注如乘切。六部。
詩曰:捄之陾陾。
段注《大雅・緜》文。《毛傳》曰:捄,虆也。陾陾,眾也。度,居也。言百姓之勸勉也。登登,用力也。箋云:捄,捊也。度猶投也。築牆者捊聚壤土。盛之以虆。而投諸版中。按箋與傳不異。箋之投卽傳之居。詩之捄謂捊土。度謂投版中。然後乃築之登登然。則《毛傳》謂陾陾眾也爲長。許謂築牆聲,似非是。又其篆从耎聲,則與如乘切相去甚遠。依《玉篇・手部》作捄之陑陑,則之韵而聲可轉入蒸韵。如耳孫之卽仍孫也。葢其字从𨸏,故許必云築牆以傅合之。而聲則或譌爲耎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