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祭的意思解释

示部11画上下结构U+796D

示部

11画

6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WFIU

BOMMF

RSBK

27901

4385

2832

U+796D

35445411234 撇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横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

𨢵𫞴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对死者表示追悼、敬意的仪式。~奠。~礼。~灵。~典。~扫。

供奉鬼神或祖先。~祖。~天。~祀。~灶。

使用(法宝)~起一件法宝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牲肉;左边是“又”(手);中间象祭桌。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。古人杀牲,一是为自己吃,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,“祭”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,即牲祭。本义:祭祀。

2.同本义。

,祀也。 《说文》之为言索也。 《说苑 · 权谋》者,荐其时也,荐其敬也,荐其美也,非享味也。 《谷梁传 · 成公十七年》无牲而曰荐,荐而加牲曰 《公羊传 · 桓公八年》注者,所以追养继孝也。 《礼记 · 祭统》于公,不宿肉。肉不出三日。 《论语 · 乡党》以灵鼓鼓社 《周礼 · 地官》

公祭死难烈士;主祭;陪祭;祭扫(祭祀并扫墓)

obit; offer a sacrifice;

3.使用,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 。

祭起一件法宝来

wield;

4.另见 zhài。

基本解释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姓。

2.另见 jì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拜鬼神。

《论语 · 八佾》: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”

祭祀。

2.对死者致敬追思。

唐 · 张籍《没蕃故人》诗:“欲祭疑君在,天涯哭此时。”

祭吊。

3.念咒以施用法宝,常用于古小说中。

《封神演义 · 第五四回》:“不防土行孙祭起捆仙绳,一声响,把哪吒平空拿了去。”

祭奠的仪式。

家祭、公祭。

详细解释

姓。如汉代有祭遵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拜鬼神、祖先。

祭祀、祭祖、祭奠。

2.祭奠的仪式。

家祭、公祭、春祭。

3.(古代神怪小说)指用咒语施放(法宝);施行。

且说魔家兄弟四人祭起各样异宝、祭出铁腕。

详细解释

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acrifice to, worship
  • opfern, gedenken , zu etw. greifen, zu etw. Zuflucht nehmen (V)​, Ji (Eig, Fam)
  • faire un sacrifice, (nom de famille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子例切,音霽。說文》:祭祀也。从示,右手持肉〔「右手持肉」,「右」字《說文》作「以」〕

又,《尚書大傳》:祭之言察也。察者,至也,言人事至於神也。

又,《孝經・士章》〔疏〕:祭者,際也 —— 人神相接,故曰際也。詳見《禮記》〈祭法〉、〈祭統〉、〈祭義〉諸篇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側界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側賣切,𡘋音債 —— 周大夫邑名。

又,姓。周公子祭伯,其後爲氏。

注解

〔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

〔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ì、zh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󰒛、示,五行属

〔祭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牲肉;左边是“又”( 手 );中间象祭桌。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。古人杀牲,一是为自己吃,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,“祭”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,即牲祭。本义是祭祀。

〔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对死者表示追悼、敬意的仪式⑵ 供奉鬼神或祖先⑶ 使用(法宝) [zhài] ⑴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上反切子例切頁碼3頁,第15

祭祭祀也。从示,以手持肉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合三字會意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一反切子例反頁碼31頁,第4行,第1

祭祭祀也。從示,以手持𠕎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上反切子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2頁,第5許惟賢5頁,第6

祭祭祀也。

段注統言則祭祀不別也。

从示。㠯手持肉。

段注此合三字會意也。子例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祭,祭祀。字形采用“示”作边旁,表示用手抓着肉献祭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從又、從肉,綴以數點肉汁下滴之形。從又,表示以手持物之義;從帶肉汁下滴之祭肉,指祭祀供品,會合手持祭肉,致祭先祖,祈求庇佑賜福的意思,六書屬於異文會意;後來為突顯祭祀之義,增添形符「示」,成為從示、(祭)聲的形聲兼會意字。金文繼承這種後期構形,又因「又」、「攴」都與「手」的意思相關,有些金文和簡牘文字,用「攴」替換所從「又」旁,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則從金文構形。《說文‧示部》:「祭,祭祀也。從示,以手持肉。」本義為祭祀,從示、從又、從肉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