祡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𥚨
《廣韻》:士佳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鉏佳切;《正韻》:牀皆切,𡘋音柴。《說文》:燒柴燓燎,以祭天神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欽祡宗祈。
义又,同「柴」。《書・舜典》至于岱宗柴,《說文》引《書》作祡。《正字通》:按,祡本作柴,後人因祭天,改从示。別詳木部柴字註。
注解
〔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祡〕字拼音是chá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此、示。
〔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ái] ⑴ 烧柴祭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仕皆切頁碼第3頁,第18字續丁孫
祡
燒柴燓燎以祭天神。从示此聲。《虞書》曰:「至于岱宗,祡。」
𥚨
古文祡从隋省。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燒柴燎以祭天神」。王筠校錄:「大徐作『燒祡』,非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士佳反頁碼第31頁,第5行,第2字述
燒柴燎以祭天神。從示此聲。《虞書》曰:「至於岱宗,祡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1頁,第6行,第1字述
古文祡,從隋省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仕皆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3頁,第2字許惟賢第6頁,第1字
燒柴尞祭天也。
段注此從《爾雅音義》。尞各本作燎。非也。《火部》曰:尞祡祭天也。此曰祡尞祭天也。是爲轉注冣較然者。柴與祡同此聲。故燒柴祭曰祡。《釋天》曰:祭天曰燔柴。《祭法》曰:燔柴於泰壇。祭天也。《孝經說》曰:封乎泰山。考績祡尞。《郊特牲》曰:天子適四方。先祡。注。所到必先燔柴。有事於上帝。
从示。此聲。
段注仕皆切。十五部。凡此聲亦多轉入十六部。
《虞書》曰:
段注《虞書》當爲《唐書》。說見七篇《禾部》。
至于岱宗。祡。
段注許《自序》偁書孔氏。知古文尚書作祡。不从木作柴也。《王制》、《郊特牲》、《大傳》同。
古文祡。从隋省。
段注此葢壁中尚書作𥚨也。旣偁古文尚書作祡矣。何以云壁中作𥚨也。凡漢人云古文尚書者,猶言古本尚書。以別於夏矦,歐陽尚書。非其字皆《倉頡》古文也。《儀禮》有古文今文,亦猶言古本今本。非一皆《倉頡》古文,一皆隷書也。如此字壁中𥳑作𥚨。孔安國以今文讀之。知𥚨卽小篆祡字。改从小篆作祡是。孔氏古文尚書出於壁中云爾。不必皆仍壁中字形也。綴𥚨於祡下者,猶《周禮》旣从杜子春易字,乃綴之云故書作某也。隋聲古音在十七部。此聲古音在十六部。音轉冣近。𥚨之爲祡。猶玼瑳姕傞皆同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