裺
衤部13画左右结构U+88FA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檢切;《集韻》:衣檢切,𡘋音掩。《玉篇》:緣也。《說文》:裺謂之褗。
又,《集韻》:烏含切,音菴。揚子《方言》:飮馬橐,自關而西謂之裺囊,或謂之裺篼。
又,《廣韻》:於劒切,音俺 —— 衣寬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裺謂之襦。
注解
〔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裺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ǎn、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奄。
〔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ǎn] ⑴ 围在小孩子胸前使衣服保持清洁的东西,即围嘴儿。⑵ 衣缝缘边。⑶ 衣领。㈡ [ān] ⑴ 〔~篼〕古代一种饮马的器具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依檢切頁碼第274頁,第18字續丁孫
裺
異體裺
褗謂之裺。从衣𡘹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依漸反頁碼第695頁,第7行,第1字述
褗謂之裺。從衣奄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依檢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558頁,第2字許惟賢第683頁,第1字
褗謂之裺。
段注葢奄覆之義。《方言》曰:裺謂之襦。又曰:懸裺謂之緣。又曰:繞循謂之𧞶裺。皆不與許同。
从衣。𡘹聲。
段注依檢切。八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