褸
衤部16画左右结构U+8938
外语翻译
- lapel, collar; tattered, threadbare
- ramponiert, ruiniert , verschmutzen (V), foul (Adj)
- souillé, sali, en haillons, en lambeaux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落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侯切,𡘋音樓。《玉篇》:衣襟也。《說文》:衽也。《博雅》:䘯袩衽謂之褸。
又,《廣韻》:力主切,音縷。《玉篇》:衣壞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南楚凡人貧,衣被𨢄弊,或謂之褸裂,或謂之襤褸。又,紩衣謂之褸。
义又,與縷通。《綱目集覽》:藍縷,襤褸通。
注解
〔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褸〕字拼音是lǚ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婁。
〔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ǚ] ⑴ 〔襤~〕見“襤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力主切頁碼第271頁,第7字續丁孫
褸
衽也。从衣婁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律乳反頁碼第695頁,第7行,第3字述
衽也。從衣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曰:『蓽輅藍褸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力主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559頁,第1字許惟賢第683頁,第3字
衽也。
段注《方言》曰:褸謂之衽。注。衣襟也。或曰:裳際也。又曰:褸謂之袩。注。卽衣衽也。按郭云衣襟者,謂正幅。云裳際者,謂旁幅。謂衽爲正幅者,今義非古義也。衽者,殺而下者也。故引伸之衣被醜弊。或謂之褸裂。或謂之襤褸。或謂之緻。
从衣。婁聲。
段注力主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白话解释
褛,衣襟。字形采用“衣”作边旁,采用“婁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