犫
外语翻译
- protrud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玉篇》:尺由切 —— 同「犨」。詳犨字註。
又,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、伯州犂城犫。【註】犫縣,屬南陽。【釋文】犫,尺州反。又,〈昭十三年〉:王奪鬭韋龜中犫。【註】中犫,邑名。
又,人名。《左傳・僖二十七年》:荀林父御戎,魏犫爲右。又,〈成十一年〉:晉侯使郤犫來聘。【釋文】犫,尺由反。
又,《廣韻》:赤周切;《集韻》:蚩周切,𡘋音趎 —— 義同。《廣韻》:陳有惡人焉,曰敦洽犫,狹顙廣額,顏色如漆。陳侯悅之。
考證
《廣韻》陳有惡人焉,曰敦洽犫,狹顙廣額,顏色如漆。陳侯悅之。
謹按廣韻係引呂覽𠀤爲據。今照原書廣韻改呂覽。𠀤照原文敦洽犫下增糜字。
注解
〔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。
〔犫〕字拼音是chō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讎、牛。
〔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ōu] ⑴ 同“犨”。《玉篇•牛部》:“犫”,同“犨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赤周切頁碼第38頁,第2字續丁孫
犨
牛息聲。从牛雔聲。一曰牛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赤周反頁碼第119頁,第4行,第1字述
牛息聲。從牛雔聲。一曰牛名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赤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04頁,第1字許惟賢第90頁,第7字
犫
牛息聲。
段注《心部》曰:息,喘也。
从牛。讎聲。
段注赤周切。三部。按今本皆作犨,雔聲。而《經典釋文》,唐石經作犫。《玉篇》、《廣韵》皆作犫,云犨同。《五經文字》且云犫作犨,訛。葢唐以前所據《說文》無不从言者。凡形聲多兼會意。讎从言。故牛息聲之字从之。鍇,鉉本皆誤也。今正。
一曰牛名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《廣韵》、《手鑑》皆云白色牛。晉大夫卻犫,不知取何義也。《初學記》名作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