杕
意思解释
杕
dì基本解释
①(树木)独立特出:“有~之杜,其叶湑湑。”
②树木茂盛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树木孤立的样子。
有杕之杜,其叶菁菁。
杕杜(孤生的赤棠)
(of trees)stand alone;
2.另见 duò。
国语辞典解释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alone
- arbre isolé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特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大計切,𡘋音第。《說文》:樹貌。《詩・唐風》:有杕之杜。【毛傳】杕,特也。《集韻》:木獨生也。《玉篇》:木盛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唐左切,音舵 —— 船尾小梢也。《淮南子・說林訓》:心所說毀舟爲杕,心所欲毀鐘爲鐸。
义字从木、从大。俗从犬,非。
注解
〔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杕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ì、d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大,五行属-。
〔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ì] ⑴ (树木)独立特出:“有~之杜,其叶湑湑。”⑵ 树木茂盛。㈡ [duò] ⑴ 古通“舵”,控制行船方向的设备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特計切頁碼第185頁,第29字續丁孫
杕
樹皃。从木大聲。《詩》曰:「有杕之杜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笛計反頁碼第464頁,第2行,第2字述
樹皃。從木大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詩傳》:樹特生皃。故曰「有杕之杜,生於道左」是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特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002頁,第2字許惟賢第442頁,第3字
樹皃。
段注樹當作特。字之誤也。在顏黃門時已誤矣。《唐風》。有杕之杜。毛曰:杕,特皃。許所本也。引伸爲舟舵。高注《淮南》曰:杕,舟尾也。柁舵皆俗字。
從木。大聲。
段注特計切。十五部。顏黃門云:詩河北本皆爲夷狄之狄。讀亦如字。此大誤也。按近人有謂古無入聲,興於江左者。據黃門此條。則河北非無入聲也。
詩曰:有杕之杜。
段注此句詩凡六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