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
阝部7画左右结构U+90AF
意思解释
邯
hán基本解释
◎〔~郸〕地名,在中国河北省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古地名。
赵邯郸县。从邑,甘声。 进至邯郸。
邯郸丽步(赵地美女的优美舞蹈);邯郸梦(又称“黄梁梦”)
Han village, a name of ancient place;
外语翻译
- city in Hebei province; various
- altertümlicher Ortsname in der Provinz Hebei (Eig, Geo)
- (nom d'un quartier dans le Hebei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胡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河干切,𡘋音寒。《玉篇》:趙國有邯鄲縣。互詳後鄲字註。
义又,水名。《後漢・西羌傳》: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五部。【註】邯,水名。邯分流左右。在今廓州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胡甘切,音酣。《集韻》:𧧛邯,漢縣名。屬樂浪郡。
又,《集韻》:戸感切,音頷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:封都匠仇延爲邯淡里附城。【註】邯淡,豐盛之意。
注解
〔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邯〕字拼音是h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甘、⻏,五行属水。
〔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án] ⑴ 〔~郸〕地名,在中国河北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胡安切頁碼第208頁,第31字續丁孫
𨚠
異體邯
趙邯鄲縣。从邑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胡安反頁碼第535頁,第6行,第1字述
趙邯鄲縣。從邑甘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胡安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157頁,第3字許惟賢第509頁,第6字
趙邯鄲縣。
段注趙國邯鄲,二志同。《左傳》有邯鄲午。秦始皇置邯鄲郡。漢趙國,故邯鄲郡也。張晏曰:邯山在東城下。單,盡也。城郭從邑,故加邑。按今直𣜩廣平府邯鄲縣縣西南二十里有故邯鄲城。
从邑。甘聲。
段注胡安切。按甘聲當音含。古在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