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堤的意思解释

土部12画左右结构U+5824

土部

12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FJGH

GAMO

BKAI

46181

1029

2144

U+5824

121251112134 横、竖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。河~。海~。~岸。~坝。~防。~堰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土,是声。本义:河堤,堤坝。

2.同本义。

隄,唐也。 《说文》防。 《礼记 · 月令》梁。 《荀子 · 王制》绕绿水。 唐 · 李白《赠清漳明府侄聿》

河堤;海堤;堤埽(堤和埽。亦泛指堤坝);堤唐(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)

dike; dyke;

3.陶器的底座。

蓼菜成行,瓶瓯有 《淮南子》

bas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在江、河、湖、海边修筑的防水建筑物,以阻止水患,多用土或石修砌而成。

《老残游记 · 第一三回》:“这些堤里百姓怎样好呢?须得给钱,叫他们搬开才好。”

河堤、海堤、防波堤。

2.陶瓷瓶的底座。

《淮南子 · 诠言》:“蓼菜成行,瓶瓯有堤。”汉 · 高诱 · 注:“堤,瓶瓯下安也。”

修筑堤防。

宋 · 苏轼《禹之所以通水之法》:“今也堤之而庐民甚上,所谓爱尺寸而忘千里也。”

详细解释

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沿著江、河、湖、海修砌的挡水构造物。多用土、石或配合砖、混凝土块等构成。

河堤、海堤、堤防。

2.台⃝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ik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 )

廣韻》:是支切;《集韻》:常支切,𡘋音匙 —— 堤封頃畝。漢書》作提。顏師古曰:提封者,大舉其封疆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都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都黎切,𡘋音氐 —— 防也。

又,物之下安者曰堤。淮南子・銓言訓》:瓶甌有堤。

又,《集韻》:勻規切,音畦 —— 沐堤,郡名。

又,地名。鯀堤,在直隸淸河縣西,相傳鯀治水所築,側有廉頗墓。又,大堤,在襄陽,宋隋王誕爲襄陽郡,聞諸女歌,因作大堤詞。韓愈〈送李遜赴襄陽〉詩:風流峴首客,花豔大堤倡。

又,《廣韻》:都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典禮切,𡘋音底 —— 滯也。築土遏水曰堤。亦作底。劉兆曰:緣邊也。𡘋與隄通。

正韻》:堤本上聲,無平聲 —— 後人相沿作平聲用。

注解

〔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

〔堤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是,五行属

〔堤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是声。本义是河堤,堤坝。

〔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ī] ⑴ 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丁禮切頁碼454頁,第11

堤滯也。从土是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的米反頁碼1067頁,第5行,第1

堤滯也。從土是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丁禮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748頁,第3許惟賢1194頁,第7

堤滯也。

段注滯者,冰也。按此篆與坁篆音義皆同。《國語》曰:戾久將底。底箸滯淫。《左傳》曰:勿使有所壅閉湫底。杜云:底,滯也。《釋詁》底底皆訓止也。底字與坁堤字,音雖別而義略同。俗用堤爲隄,則非。

从土。是聲。

段注丁禮切。按本在紙韵。讀如氏。後乃轉入薺韵。十六部。

白话解释

堤,用坝挡水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是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堤,滯也。从土、是聲。」本義是阻滯,指在江、河、湖、海邊修築阻止水患的建築物,多用土或石修砌而成。從「土」表示築堤之建材;從「是」表示音讀,此是不示義的聲符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教育部以「堤」為正字,兼收異體「隄」為正字,作「堤岸」易解釋時,兩字可以通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