筍
意思解释
筍笋
sǔn基本解释
①竹的嫩芽。可以做菜。《爾雅•釋草》:“筍,竹萌。”
②悬乐器的横木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梓人》:“梓人為筍虡。”
③同“榫”。枘;榫头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竹,旬( xún )聲。本義:竹筍。
2.竹子初從土裏長出的嫩芽,味鮮美,可以做菜,也叫“竹筍”。
筍,竹胎也。 絢筍及蒲。 苞筍抽節。 如筀竹筍,有二月生者,有三四月生者,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。
筍玉(喻指女人的手指);筍剝(像剝筍似地脫掉,剝光);筍枯(筍乾);筍鞭(竹的地下莖);筍尖(筍的尖嫩部分);筍衣(筍殼)
bamboo shoot;
3.竹的青皮。
敷重筍席。 如竹箭之有筠也。
筍席(用篾青所編的竹蓆);筍鞋(以竹皮或筍殼做成的鞋)
bamboo's skin;
4.古代懸掛鐘磬等樂器的橫木 。
筍業(懸鐘磬的架子);
bar;
5.同“榫”。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 。
筍裏不知卯裏(這一方面不知那一方面);筍頭(榫頭。竹、木等器物或構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)
tenon;
形容词
◎嫩的 。
筍雞;筍鴨。
tender;
国语辞典解释
筍笋
sǔn详细解释
名
1.竹类地下茎所生的嫩芽,可食。
竹笋炒肉丝。
2.悬挂钟、磬等乐器的横木。参见“笋虡”条。
3.器物在凹凸接合之处,凸出的部分。
《直语补证 · 笋卯》:“凡剡木相入,以盈入虚谓之笋,以虚受盈谓之卯,故俗有笋头卯眼之语。”
4.形状似笋的东西。
石笋。
外语翻译
- bamboo shoot; joint; tendon
- Bambussprossen
- pousse de bambou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𥳦 、 𥰴
《廣韻》:思引切;《集韻》:聳尹切;《正韻》:聳允切,𡘋音。《說文》:竹胎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筍,竹萌。【疏】竹初萌生謂之筍。《詩・大雅》:其䔩維何,維筍及蒲。【陸璣疏】筍皆四月生,惟巴竹筍八月、九月生,始出地,長數寸,鬻以苦酒、䜴汁浸之,可以就酒及食。《唐書・百官志》:司竹監掌植竹葦,歲以筍供尚食。《本草》:竹有雌雄,雌者多筍,於竹根行鞭時,掘取嫩者,謂之鞭筍。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,𡘋可鮮食,爲珍品。南人淡乾者爲玉版筍、明筍、火筍,鹽曝者爲鹽筍,𡘋可爲蔬食。諸竹筍氣味甘,微寒,無毒。
义又,縣鐘磬之橫木曰筍,與同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梓人爲筍虡。【註】樂器所懸,橫曰筍,直曰虛。【疏】筍讀爲竹筍之筍。
又,《類篇》:於倫切 —— 弱竹,可爲席。《書・顧命》:敷重筍席。【傳】筍,蒻竹。徐云:竹子竹爲席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須閏切,音峻 —— 竹輿也。《公羊傳・文十五年》:齊人歸公孫敖之喪,脅物而歸之,筍將而來也。【註】筍者,竹箯,一名編輿,齊魯以北名之曰筍。
义《集韻》:筍,或作箰,俗作笋。
注解
〔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筍〕字拼音是sǔ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旬。
〔筍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竹,旬( xún )聲。本义是竹筍。
〔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ǔn] ⑴ 竹的嫩芽。可以做菜。《爾雅•釋草》:“筍,竹萌。”⑵ 悬乐器的横木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梓人》:“梓人為筍虡。”⑶ 同“榫”。枘;榫头。㈡ [xùn] ⑴ 竹輿;竹轿。《公羊傳•文公十五年》:“何以不言來,內辭也。脅我而歸之,筍將而來也。”㈢ [yún] ⑴ 竹青皮。俗称篾青。后作“筠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思允切頁碼第142頁,第3字續丁孫
筍
竹胎也。从竹旬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息允反頁碼第362頁,第4行,第1字述
竹胎也。從竹旬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言未放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思允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755頁,第3字許惟賢第337頁,第2字
竹胎也。
段注《醢人》注曰:筍,竹萌。按許與鄭稍異。胎言其含苞。萌言其巳㩅也。《吳都賦》曰:苞筍抽節。引伸爲竹靑皮之偁。《尙書》云𢾭重筍席,《禮器》如竹箭之有筍,《聘義》浮筍旁達皆是。其音爲贇切。今字作筠。
从竹。旬聲。
段注思允切。十二部。今字作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