赨
赤部13画左右结构U+8D68
意思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徒冬切,音彤。《玉篇》:赤蟲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胡弓切,音雄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通雄。註見下。
注解
〔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赨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óng、xió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赤、虫。
〔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óng] ⑴ 赤色。《説文•赤部》:“赨,赤色也。”⑵ 赤虫。《玉篇•虫部》:“赨,赤蟲名。”㈡ [xióng] ⑴ 同“雄”。《字彙補•赤部》:“赨,古雄字。《孟蜀本草》‘雄黄’作‘赨黄’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徒冬切頁碼第342頁,第3字續丁孫
𧌝
異體赨
赤色也。从𤆍,蟲省聲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《詩・雲漢》:『蘊隆蟲蟲。』釋文:『徐徒冬反。《爾雅》作爞。』案:爞即赨,變赤從火而蟲則不省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杜紅反頁碼第831頁,第6行,第2字述
赤色也。從赤,蟲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徒冬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964頁,第2字許惟賢第859頁,第2字
赤色也。
段注《管子・地員》篇。其種大苗細苗。赨莖黑秀箭長。尹注。赨卽赤也。
从赤。蟲省聲。
段注《金部》鉵,𤕫部痋,《鬲部》融,與此皆蟲省聲。知以虫爲蟲,自古有之也。徒冬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