慟
忄部14画左右结构U+615F
国语辞典解释
慟恸
tòng详细解释
副
◎过度悲伤。
《论语 · 先进》:“颜渊死,子哭之恸。”《南史 · 卷七五 · 隐逸传上 · 顾欢传》:“欢早孤,读《诗》至‘哀哀父母’,辄执书恸泣,由是受学者废蓼莪篇,不复讲焉。”
恸哭。
外语翻译
- sadness, grief; mourn; be moved
- Gram, Kummer (S)
- chagrin, peine, douleu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徒弄切,音洞 —— 哀過也。从心,動聲。《論語》:子哭之慟。
又,叶徒紅切,音同。《晉書・愍懷傳》:今爾之負,抱冤於東;悠悠有識,孰不哀慟。
注解
〔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慟〕字拼音是t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動。
〔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òng] ⑴ 见“恸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徒弄切頁碼第358頁,第12字續丁孫
慟
異體𢣛、憅
大哭也。从心動聲。
白话解释
恸,大哭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动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