橪
木部16画左右结构U+6A6A
意思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人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忍善切,𡘋然上聲。《說文》:酸小棗也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枇杷橪𣐈。
义又,《說文》:撚,染也㊟〔撚當為橪形誤。《說文》:「橪,染也。」〕。
又,《唐韻》:烏前切;《集韻》:因蓮切,𡘋音煙 —— 橪支,香草也。劉向〈九歎〉:采橪支于中洲。
注解
〔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rǎn、y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然。
〔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ǎn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枣:“黄甘橙楱,枇杷~柿”。⑵ 染。㈡ [yān] ⑴ 〔~支〕a.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;b.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均亦称“撚支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人善切頁碼第182頁,第13字續丁孫
橪
酸小棗。从木然聲。一曰染也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一曰柔也。」「『橪』之言柔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人善反頁碼第450頁,第6行,第1字述
酸小棗。從木然聲。一曰柔也。
鍇注臣鍇按:《上林賦》:「枇杷橪柿。」「橪」之言柔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人善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75頁,第1字許惟賢第430頁,第3字
酸小棗。
段注此云酸小棗,則上文樲酸棗者與棗大小同矣。《上林賦》。枇杷橪𣐈。按廁橪於枇杷𣐈之閒。然則皆果也。與許說合。《淮南子》。伐橪棗以爲矝。亦云橪棗。郭云:橪,橪支木。音煙。與許異。
從木。然聲。
段注人善切。十五部。
一曰染也。
段注染,小徐作柔。皆未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