訽
言部12画左右结构U+8A3D
外语翻译
- bla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說文》同「詬」。《左傳・襄十七年》:重丘人閉門而訽之。【註】罵也。又,〈昭二十年〉:宋元公曰:余不忍其訽。【註】恥也。《後漢・崔駰傳》:或冒訽以干進。【註】辱也。
义又,《音學五書》:古音句。引太𤣥釋次七,震震不侮,濯漱其訽。【註】雖見訽怒,善自解釋,如濯去垢穢也。
注解
〔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訽〕字拼音是g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句。
〔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òu] ⑴ 同“詬”。《説文•言部》:“訽,詬或从句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寇切頁碼第76頁,第29字續丁孫
詬
謑詬,恥也。从言后聲。
訽
詬或从句。
附注段玉裁注本作「詬,謑詬也」。注云:「依全書例訂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呵透反頁碼第215頁,第4行,第4字述
謑詬,恥也。從言后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傳》曰『吾不忍其詬』是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15頁,第5行,第1字述
詬或從句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宼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404頁,第4字許惟賢第182頁,第8字
謑詬也。
段注依全書例訂。
从言。后聲。
段注呼宼切。四部。
詬或从句。
段注后句同部。
白话解释
诟,嘲弄、辱骂,使之感到耻辱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后”作声旁。訽,这是“诟”的异体字,采用“句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