𤠼
犬部14画上下结构U+2483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海篇》:古𠋫切,音搆 —— 獸名,似犬,食猴。《字彙》:㺉字之譌。
注解
〔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𤠼〕字拼音是gò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殻、犬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火屋切頁碼第331頁,第17字續丁孫
㺉
異體𤠼
犬屬。𦝫已上黃,𦝫已下黑,食母㺅。从犬㱿聲。讀若構。或曰㺉似牂羊,出蜀北嚻山中,犬首而馬尾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呼屋反頁碼第812頁,第4行,第2字述
犬類。腰已上黃,腰已下黑,食母猴。從犬㱿聲,讀若構。或曰㺉似牂羊,出蜀北嚻山中,犬首而馬尾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火屋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907頁,第2字許惟賢第833頁,第3字
犬屬。
段注疑犬屬之上當有㺉貜二字。淺人妄删之。詳於此,故《豸部》但曰㺉貜也。
𦝫巳上黃。𦝫巳下黑。食母猴。
段注《上林賦》郭樸注同此。而腰以前黃。腰以後黑。奪去四字。當校補。《南都賦》注李善引《說文》。按《史・漢・文𨕖》之《上林賦》、《文𨕖》之《南都》、《廣韵》一屋說此物皆作豰。从豕。《廣韵》十八藥又引《說文》㺉貜作豰貜。㝷許書豰爲小豚。非一物一字也。將由寫者亂之。
从犬。㱿聲。讀若構。
段注火屋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