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鄢的意思解释

阝部13画左右结构U+9122

阝部

13画

11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HGB

MFNL

AIUY

17327

6768

5919

U+9122

1212115444452 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折折钩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yān

基本解释

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古邑名。

Yan city;

2.春秋楚别都,汉惠帝时改为宜城,在今湖北省宜城县。

3.春秋莒邑。又名鄢陵、安陵,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。

4.周国名 。春秋时为郑所灭,改名鄢陵,在今河南省。

Yan state;

5.姓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yān

详细解释

1.国名。春秋时周属国之一,妘姓。为郑所灭,改名鄢陵,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鄢陵县境。

2.姓。如明代有鄢高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yān

详细解释

1.用于地名。鄢陵,县名,在河南许昌市。

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name of a district in Honan
  • Yan (Eig, Fam)
  • (nom d'un état féodal)​, (nom de famille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 )

廣韻》、《韻會》:於乾切;《集韻》:於虔切;《正韻》:因肩切,𡘋音焉。說文》:南郡縣名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於幰切;《集韻》:隱幰切,𡘋音偃 —— 地名,在鄭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於建切,音堰 —— 地名,在楚。

字彙補》:路史國名紀,鄢地有三,楚之鄢都,襄陽之宜城也。鄭伯克段于鄢,開封之鄢陵也。若穆叔如莒及鄢陵,則沂之安陵也。正字通》:荆州之鄢音焉,鄢城之鄢音偃,〈漢地志〉作𨻳集韻》作傿,非。

又,姓。

注解

〔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鄢〕字拼音是y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焉、⻏,五行属

〔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ān]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。⑵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於乾切頁碼209頁,第28

鄢南郡縣。孝惠三年改名宜城。从邑焉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于乾切頁碼547頁,第1行,第2

鄢南郡縣,孝惠三年改名宜城。從邑焉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於乾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169頁,第2許惟賢514頁,第3

鄢南郡縣。孝惠三年改名宜城。

段注南郡宜城,二志同。《前志》曰:宜城,故鄢。惠帝三年更名。按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縣西南九里故鄢城,亦謂之宜城廢縣是也。《左傳》昭十三年。王沿夏。將欲入鄢。杜曰:夏,漢別名。順流爲沿。順漢水南至鄢也。秦昭襄王卄八年。白起攻楚取鄢鄧。二十九年。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。高誘曰:秦兵出武關則臨鄢。下黔中則臨郢也。

从邑。焉聲。

段注於乾切。十四部。按《釋文》於建反。又於晩反。又按《春秋經》傳鄭伯克段于鄢,晉及楚鄭戰于鄢陵,說者謂潁川郡地也。《前志》作傿陵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