佗
意思解释
佗
tuó基本解释
①同“馱”。负载;负荷。
②美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(形声。从人,它声。本义:负荷) 同“驮”。负有重担或负载。
佗,负何也。 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。
佗负(驮负,载负)
carry;
形容词
1.[在移动中] 缓慢、优美的 。
佗佗(佳丽美艳的。一说雍容自得的样子)
easy, graceful in movement;
2.同“驼” 。
佗背(驼背)
hunchbacked;
3.另见 tuō。
佗
tuō基本解释
①通“他”。代词。①表示第三人称。②表示远指,别的,其他的。
②通“拕(拖)”。被覆。
③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通“拕”。拖。
因以醮酒佗发,求之三宿而得。
佗发(披发)
dishevel;
代词
1.表示远指,别的,其他的。
制,岩邑也,虢叔死焉,佗邑唯命。 此无佗故也。 佗日指动,必食异物。
佗人(别人);佗日(他日;往日;将来的某一天);佗方(他方;他乡);佗生(他生,来生);佗年(他年,将来);佗志(异心);佗故(他故,别的原因)
other;
2.表示第三人称 。
蒙佗恩(承蒙他人恩力)
he;
3.另见 tuó。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other, he; surname; a load
- charger, porter sur le do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託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湯何切,𡘋妥平聲 —— 與他、它通。揚子《法言》:君子正而不佗。
义又,姓。漢佗羽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唐何切,音駝 —— 俗謂背負曰佗。
义又,委佗,雍容自得貌。《詩・鄘風》:委委佗佗。【疏】委委,行之美;佗佗,長之美。《荀子・非十二子篇》:苐佗其冠。
义又,《楞嚴經》:殷勤請啓,十方如來,得成菩提,妙奢摩佗。【註】楞嚴,大定之名。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吐臥切,音唾 —— 加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舍彼有罪,予之佗矣。
又,《集韻》:徒可切,音沱 —— 被髮也。《史記・龜筴傳》:醮酒佗髮。
又,《正韻》:延知切,音怡。《後漢・任光邳彤贊》委佗還旅,與《詩》委佗委蛇義同。
又,叶湯家切,音他。盧諶詩:義由恩深,分隨昵加;綢繆委心,自同非佗。
注解
〔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uó、tuō、tā、tuò、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它,五行属火。
〔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人,它声。本义是负荷。
〔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uó] ⑴ 同“馱”。负载;负荷。⑵ 美。㈡ [tuō] ⑴ 通“他”。代词。①表示第三人称。②表示远指,别的,其他的。⑵ 通“拕(拖)”。被覆。⑶ 姓。㈢ [tuò] ⑴ 加;施及。㈣ [yí] ⑴ 通“迤”。〔委佗〕同“逶迤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頁碼第260頁,第12字續丁孫
佗
異體他
負何也。从人它聲。
鉉注臣鉉等案:《史記》:「匈奴奇畜有橐佗。」今俗譌誤謂之駱駞,非是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佗,俗字作駝,作馱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徒何切頁碼第668頁,第3行,第1字述
負何也。從人它聲。
鉉注臣鉉等按:《史記》:匈奴奇畜有橐佗,今俗譌誤,謂之駱駝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81頁,第2字許惟賢第650頁,第6字
負何也。
段注負字葢淺人增之耳。《小雅》。舍彼有罪。予之佗矣。傳曰:佗,加也。此佗本義之見於經者也。佗之俗字爲駝,爲馱。𣜩變佗爲他。用爲彼之偁。古相問無它乎。祇作它。又《君子偕老》。委委佗佗。卽羔羊之委蛇委蛇也。傳云:委委者,行可委曲從迹也。佗佗者,德乎易也。《羔羊傳》云:委蛇者,行可從迹也。語詳略不同。
从人。它聲。
段注徒何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