齚
齒部20画左右结构U+9F5A
外语翻译
- to chew
- mord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側革切,音賾。《說文》:齧也。《史記・灌夫傳》:魏其必內愧,杜門齚舌自殺。
又,《廣韻》:鋤陌切;《集韻》:實窄切,𡘋音咋。又,《集韻》:側格切,音迮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齚〕字拼音是z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齒、乍。
〔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é] ⑴ 古同“齰”,啃,咬:“饿犬~枯骨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側革切頁碼第59頁,第6字續丁孫
𪙮
異體齰
齧也。从齒㫺聲。
齚
齰或从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鉏客反頁碼第170頁,第4行,第2字述
齧也。從齒昔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70頁,第4行,第3字述
齰或從乍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側革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17頁,第2字許惟賢第142頁,第3字
齧也。
段注《漢書・灌夫傳》。齰舌自殺。《鄧通傳》。使大子齰癰。
从齒。昔聲。
段注側革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齰或从乍。
段注乍聲亦五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