镌
意思解释
镌鎸
juān基本解释
①雕刻,凿。~刻。~镂。
②规劝。~说(劝说)。~谕(规劝晓谕)。
③降级,削职。~级。~罚。~汰(裁减冗官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金,隽( juàn )声。
① 本义:破木之器。
② 凿,刻。
2.用凹线、凹面或点雕刻。
镌山石。
镌功(刻石记功);镌题(在金石器物上刻写);镌错(雕刻磋磨);镌石(刻石)
engrave;
3.凿 。
镌灭(凿去);镌裁(凿削裁割)
chisel;
4.喻深刻记住 。
镌铭(铭记);镌心(铭记在心)
keep deeply in mind;
5.降低;减少 。
镌减(削减);镌价(削价);镌改(删改)
cut down; reduce;
6.降职。
扰民及不实乾镌罚。
镌罚(降职惩罚);镌级(降低官阶);镌责(降级追究责任)
demote; reduce to a lower rank;
外语翻译
- engraving tool; carve, engrav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子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遵全切,𡘋音鋑。《說文》:穿木鐫也。《釋名》:鐫,鐏也,有所鐏入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鑽也、斲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㧻也,晉趙謂之鐫。《前漢・溝洫志》:可鐫廣之。【註】鐫,謂琢鑿之。《淮南子・本經訓》:鐫山石。【註】鐫,猶鑿也。《抱朴子・臣節卷》:昆吾彝器,能者鐫勳。庾信〈枯樹賦〉:雕鐫始就,剞劂仍加。
又,《正韻》:謫也。《正字通》:中外官,降級曰鐫級。又,《說文》:一曰瑑石也。《正字通》:瑑圭璧上起𠧞瑑也,今刻石文曰瑑石。
又,《集韻》:將廉切,音尖 —— 錐也。亦作鋑、𥍯。
又,《集韻》:子兗切,音臇。《博雅》:鑿也。
注解
〔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鐫〕字拼音是ju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雋。
〔鐫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金,雋( juàn )聲。①。本义是破木之器。②鑿,刻。
〔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uān] ⑴ 古兵器名。用以破木。《釋名•釋用器》:“鐫,鐏也,有所鐏入也。”《説文•金部》:“鐫,破木鐫也。”⑵ 鑿;雕刻。《方言》卷二:“鐫,琢也,晋、趙謂之鐫。”《淮南子•本經訓》:“鐫山石。”⑶ 比喻銘記。明楊漣《候吴安節老師》:“某亦何以當鐫心之感,有勒為終身之藏耳!”⑷ 規勸;曉喻。《説苑•反質》:“景公喜奢而忘儉,幸有晏子以儉鐫之。”⑸ 指官吏降級。《洪武正韻•先韻》:“鐫,謫也。”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鐫,中外官降級曰鐫級。”⑹ 削減;降低。宋劉克莊《鵲橋仙•鄉守趙丞相生日》:“省倉展日,米場鐫價,萬落千村蒙惠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子全切頁碼第466頁,第19字續丁孫
鐫
異體鎸
穿木鐫也。从金雋聲。一曰琢石也。讀若瀸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津宣反頁碼第1092頁,第4行,第1字述
破木鐫也。從金雋聲。一曰琢石也。讀若瀸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子全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822頁,第7字許惟賢第1227頁,第12字
破木鐫也。
段注謂破木之器曰鐫也。因而破木謂之鐫矣。
从金。雋聲。
段注子全切。十三部。
一曰琢石也。
段注此破木引申之義耳。凡似此者皆淺人所增也。
讀若瀸。
段注瀸在閉口音,非其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