谚
意思解释
谚諺
yàn基本解释
◎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,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。~语。俗~。民~。古~(古代谚语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言,彦声。本义:谚语) 同本义。
谚,传言也。字亦作喭。 故谚有之曰。 谵有之曰。 谚所谓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”者,其虞、 虢之谓也。 谚曰。
农谚;谚言(俗语、直语、直接明说的俗话);“无知便是福”是个古谚。
aphorism; proverb; saying; adage;
动词
◎通“唁”。慰问死者家属 谚者,直语也。丧言亦不及文,故吊亦称谚。——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
condole;
形容词
◎粗野不恭。
乃逸乃谚,既诞。
谚号(以鄙俗的称呼加于人或物);谚诞(鄙俗诞妄)
rough; boorish;
外语翻译
- proverb, maxim
- Sprichwort (S)
- proverbe, dict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𠷗
《唐韻》:魚變切;《集韻》:魚戰切;《韻會》:疑戰切,𡘋音彥。《說文》:傳言也。《廣韻》:俗言也。《書・無逸》:乃逸乃諺。【傳】俚語曰諺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。
义又,與唁喭𡘋同。《文心雕龍》:諺者,直語也。喪言亦不及文,故弔亦稱諺。《新論・正賞篇》:子游裼裘而諺,曾參指揮而哂。《正字通》:按,諺,通作喭。弔唁,經皆從唁,不必借諺。喭,《新論》作諺,偶譌誤耳。
又,《集韻》:魚旰切;《正韻》:魚幹切,𡘋音岸。《類篇》:䛀諺,自矜也。《增韻》:畔喭,剛猛也。《韻會》:叛諺,不恭也。或作喭,引《論語》〔註〕:子路失於畔喭。《正義》曰:舊註作𠯘喭,失言也。言子路性行剛彊,常𠯘喭失於禮容也。
考證
《左傳・昭元年》諺所謂老將至而耄及之。
謹照原文將至改將知。
注解
〔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諺〕字拼音是y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彥。
〔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àn] ⑴ 见“谚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魚變切頁碼第72頁,第7字續丁孫
諺
傳言也。从言彥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擬線反頁碼第203頁,第2行,第1字述
傳言也。從言彥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魚變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378頁,第7字許惟賢第170頁,第10字
傳言也。
段注諺傳曡韵。傳言者,古語也。古字從十口,識前言。凡經傳所偁之諺。無非前代故訓。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諭當之。誤矣。玄應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。葢庾儼黙注。
从言。彥聲。
段注魚變切。十四部。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,《論語》由也喭皆訓𠯘喭者各字。衞包改尚書之喭爲諺。大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