愳
心部14画上下结构U+6133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:懼,古作愳。《晉書・元帝紀》:惡我者愳。餘詳十八畫。
注解
〔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愳〕字拼音是j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䀠、心。
〔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ù] ⑴ 同“懼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其遇切頁碼第352頁,第2字續丁孫
懼
恐也。从心瞿聲。
愳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健芋反頁碼第855頁,第2行,第1字述
恐也。從心瞿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55頁,第2行,第2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其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021頁,第2字許惟賢第883頁,第2字
恐也。
段注恐下曰:懼也。是爲轉注。
从心。瞿聲。
段注其遇切。五部。
古文。
段注䀠者,左右視也。形聲兼會意。
白话解释
惧,恐慌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瞿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惧”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、《說文》古文作
者,字形從心、䀠聲。從心,表示內心的狀態;䀠聲,表示音讀,也表示心中恐懼而眼睛左右視的樣子。金文作
,簡帛文字作
、作
,篆文作
者,從心,表示內心的狀態;瞿聲,表示音讀,隸變作
,楷定作懼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