𨜷
阝部12画左右结构U+2873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步光切;《集韻》:蒲光切,𡘋音旁。《玉篇》:汝南鮦陽亭名。
又,《集韻》:鋪郎切,音滂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𨜷〕字拼音是p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旁、⻏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步光切頁碼第209頁,第16字續丁孫
𨜷
異體𨜃、𨜷
汝南鮦陽亭。从邑㫄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薄皇反頁碼第537頁,第3行,第1字述
汝南鮦陽亭。從邑㫄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步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165頁,第1字許惟賢第512頁,第6字
汝南鮦陽亭。
段注汝南郡鮦陽,二志同。鮦,孟康音紂。此《方言》如是。或云當作紂紅反者非也。今河南汝寧府新蔡縣縣北有鮦陽故城。又有鮦陽渠。鮦者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,葛陂東出爲鮦水。俗謂之三丈陂是也。𨜷者,鮦陽亭名。疑卽《左傳》襄四年,定四年之䋣陽也。
从邑。㫄聲。
段注步光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