邮
意思解释
邮郵
yóu基本解释
①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、款项、物件等。~递。~包。通~。
②有关邮务的。~政。~购。~船。
③特指“邮票”~展。~坛(集邮界)。集~。
④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。~吏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会意。从邑垂。垂,边郵;邑,城邑。“邮”,从邑,由声。本义:古地名。
2.同本义。
邮,左冯翊高陵,从邑,由声。
You village;
3.传递文书的驿站。
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 因邮上封事。 缮治邮亭。
邮吏(驿战管邮递的小官);邮馆(设在驿站的旅店);邮驿(古时办理传送公务信件的地方)
post; mail;
4.指传送文书的人。
殷洪乔不为致书邮。
邮人(传递公文书信的人)
postman; mailman;
5.古代井田间田官督耕所居的庐舍 。
邮舍(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)
house;
6.通“尤”。过失,罪过。
不知其邮。 邮又甚焉。 以显朕邮。
邮罚(判人罪过,处罚其身)
fault; crime;
动词
1.传递;邮寄 。
邮子(驿卒。传送文书、公物的差役);邮书(寄递的书信);信已经邮去;这月给母亲邮三十元
post;
2.通“尤”。责怪。
己无邮人。 罪人不邮其上。
blame;
外语翻译
- postal, mail; post office
- etw. mit der Post schicken (V), postalisch (Adj)
- envoyer par la poste, post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以周切;《集韻》:夷周切,𡘋音由。《玉篇》:左馮翊高陵縣有邮亭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鄕名。
又,《唐韻》:徒歷切;《集韻》:亭歷切,𡘋音笛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邮〕字拼音是yó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由、⻏,五行属土。
〔邮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邑垂。垂,边郵;邑,城邑。“邮”,从邑,由声。本义是古地名。
〔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óu] ⑴ 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、款项、物件等⑵ 有关邮务的⑶ 特指“邮票”⑷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徒歷切頁碼第208頁,第1字續丁孫
邮
左馮翊高陵。从邑由聲。
附注按:段玉裁依《廣韻》、《玉篇》改為「左馮翊高陵亭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田溺反頁碼第532頁,第6行,第2字述
左馮翊高陵。從邑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徒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146頁,第1字許惟賢第505頁,第2字
左馮翊高陵亭。
段注各本無亭字。今依《廣韵・尤韵》及《玉篇》補。《錫韵》又曰:邮,鄉名。在高陵。按左馮翊高陵,二志同。今陜西西安府高陵縣卽其地。
从邑。由聲。
段注徒歷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字形從邑垂。從邑,指城邑而言;從垂,指國家的邊境。本義是指古代設置於邊境用來傳遞文書的驛站,主要提供郵吏食宿、馬車的需求。從篆文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