繱
糹部18画左右结构U+7E7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倉紅切;《集韻》:麤叢切,𡘋音悤。《說文》:帛赤白色。《玉篇》:靑白色。《廣韻》:色靑黃文細絹。《集韻》或作緫。詳緫字註。
又,《集韻》:祖動切,音總 —— 䋷繱,絹也。
注解
〔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繱〕字拼音是cō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葱。
〔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ōng] ⑴ 浅蓝色的帛。⑵ 细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倉紅切頁碼第435頁,第5字續丁孫
𦇎
異體繱
帛青白色。从糸蔥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倉紅切頁碼第1032頁,第3行,第1字述
帛青色。從糸蔥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倉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60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32頁,第4字
帛靑色也。
段注《爾雅》。靑謂之蔥。蔥卽𦇎也。謂其色蔥。蔥淺靑也。深青則爲藍矣。巿部曰:大夫赤巿。蔥衡。用《玉藻》文也。潘岳《耤田賦》。𦇎犗服於縹軛。《廣雅》。絹一名總。作𦇎者誤。
从糸。蔥聲。
段注倉紅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