犅
牛部12画左右结构U+7285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古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郎切,𡘋音岡。《說文》:特牛也。《玉篇》:特牛赤色也。《公羊傳・文十三年》:魯公用𤙡犅。《集韻》:通作剛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牨。〇【按】《廣韻》牨另訓水牛。《集韻》合爲一,非。
注解
〔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牛部。
〔犅〕字拼音是g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牜、岡。
〔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āng] ⑴ 公牛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古郞切頁碼第37頁,第5字續丁孫
犅
特牛也。从牛𡶬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格康反頁碼第118頁,第2行,第1字述
特牛也。從牛岡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特,一牲也,一牲,牛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古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00頁,第2字許惟賢第88頁,第6字
特也。
段注今本作特牛也。依《詩正義》訂。《公羊傳》曰:魯祭周公。何以爲牲。周公用白牡。魯公用騂犅。羣公不毛。何休云騂犅赤脊。按《說文》岡訓山脊。故何謂犅爲牛脊。但《毛詩》衹作剛。許說犅同特。與何異。
从牛。岡聲。
段注亦可云从剛省。會意。古郞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