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楚的意思解释

木部13画上下结构U+695A

木部

13画

9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SSNH

DDNYO

FFXI

44801

2806

1994

U+695A

1234123452134 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横、撇、捺

𤻇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chǔ

基本解释

落叶灌木,鲜叶可入药。枝干坚劲,可以做杖。亦称“牡荆”。

古代的刑杖,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。捶~。夏~。~掠(拷打)。~挞(拷打)。

中国春秋时国名。~天(楚地的天空。因楚在南方,亦泛指南方天空)。~声。~歌(楚人之歌)。~狂。~腰(泛称女子的细腰)。~辞。四面~歌。~材晋用(指使用他国人才,或指人才外流)。

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省。~剧。

痛苦。苦~。痛~。凄~。酸~。

清晰,鲜明,整洁。清~。衣冠~~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林,疋( shū )声。本义:灌木名。又名荆,牡荆。

2.同本义 。落叶灌木,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,鲜叶可入药,或小乔木,枝干坚韧,可做杖。

,丛木也。一名荆。 《说文》言刈其 《诗 · 周南 · 汉广》不流束 《诗 · 王风 · 扬之水》二物。 《礼记 · 学记》扑长如笴。 《仪礼 · 乡射礼》民无箠之忧。 《汉书 · 汉延寿传》

楚棘(荆棘);楚焞(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。以荆木制成);楚藿(用荆条做的捕鱼笼);楚楚(丛生的样子;鲜明的样子);楚木(丛生之木);楚林(丛林)

thistle;

3.周朝时国名。

Chu state;

4.周代诸侯国,战国时七雄之一。熊绎受封于周成王,立国于荆山一带,都丹阳(今湖北秭归东南)。周人称为荆蛮。后建都于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)。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,疆域由湖北、湖南扩展到今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和四川。战国末,屡败于秦,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。

5.秦楚之际,陈胜在陈县(今河南淮阳)建立张楚政权,自号楚王;汉元年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都下邳(今江苏睢宁西北),汉六年,国除。

6.五代十国之一。马殷据今湖南,都长沙,称楚王。后为南唐所灭。

7.姓。

形容词

1.酸辛痛苦。

慷慨含辛 陆机诗妇始而谢,终泣而对曰…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楚辱(苦痛与耻辱);楚痛(痛苦);楚酷(痛楚)

aching; grieved;

2.齐整;清晰。

笾豆有 《诗 · 小雅 · 宾之初筵》

一清二楚;楚洁(整洁);楚楚可爱(形容陈设整齐,令人喜爱)

in good order; neat; clear;

3.鲜艳,华丽。

不韦使服而见。 《战国策 · 秦策》衣裳 《诗 · 曹风 · 蜉蝣》

楚服(美盛的服饰);楚丽(华美绚丽)

bright-coloured;

4.伧俗,粗俗 。

楚鞋(粗糙的鞋,草鞋);楚剌(粗莽乖戾)

vulgar;

动词

拷打。

入狱掠。 《新唐书 · 严郢传》

楚挞(笞打,拷打);楚拷(拷打)

flog; tortur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chǔ

详细解释

1.痛苦。

《史记 · 卷一〇 · 孝文本纪》:“夫刑至断支体,刻肌肤,终身不息,何其楚痛而不德也,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!”

苦楚。

2.清晰、整齐。

《诗经 · 小雅 · 宾之初筵》:“边豆有楚,殽核维旅。”

清楚。

3.鲜明、华丽。

《诗经 · 曹风 · 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南朝梁 · 沈约《少年新婚为之咏诗》:“腰肢既软弱,衣服亦华楚。”

1.古时教师用以责罚学生的小杖。

《礼记 · 学记》:“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夏,槄也;楚,荆也。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。”

2.国名:(1)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,春秋时称王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领有今大陆地区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(2) 五代时马殷所建,为五代十国之一。有今大陆地区湖南及广西东部等地,后为南唐所灭。

3.大陆地区湖南、湖北的通称。或专指大陆地区湖北而言。

4.植物名。马鞭草科蔓荆属,落叶灌木。叶为掌状复叶,边缘有细锯齿。七八月间开淡黄紫色花。

5.姓。如宋代有楚公辅。

拷打。

《聊斋志异 · 卷一 · 三生》:“鬼力楚之,痛甚而蹶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chǔ

详细解释

1.明晰;整齐。

清楚、衣冠楚楚。

2.疼;痛苦。

痛楚、苦楚。

3.国名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湖南、湖北一带。

4.湖南、湖北的通称。或专指湖北。

5.《书》丛生矮木,古用为教鞭。

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(《礼记‧学记》)。

6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name of feudal state; clear
  • Dornenzweig (S)​, Gebüsch (S)​, Gestrüpp (S)​, Leiden, Schmerz, Kummer (S, Lit)​, Rute (S)​, klar, rein, ordentlich, genau (Adj)​, Chu (Eig, Fam)​, Chu (Bezeichung der Provinzen Hunan und besonders Hubei)​ (Eig, Geo)​, Chu - Königreich im Gebiet des heutigen Süd-China zur Zeit der Streitenden Reiche (475 bis 221 v. Chr.)​ (Eig, Gesch)​, Chu - Name eines alten Staates (Eig, Pol)​, Leiden, Schmerz, Qual (S)​, Chu - Königreich im Gebiet des heutigen Süd-China zur Zeit der Frühlings- und Herbstannalen (722 bis 481 v. Chr.)​ (Eig, Gesch)
  • propre, soigné, clair, net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古文: 𣕪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創舉切;《集韻》:創阻切,𡘋粗上聲 —— 或作䠂。說文》:叢木也。一曰荆。詩・小雅》:楚楚者茨,言抽其棘。【註】楚楚,茨棘貌。

又,《詩・召南》:翹翹錯薪,言刈其楚。【疏】荆屬,薪雖皆高,楚尤翹翹而高也。

又,《禮・學記》: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【註】楚,荆也,扑撻犯禮者。

又,萇楚,草名,羊桃也。詩・檜風》:隰有萇楚,猗儺其枝。

又,楚楚,鮮明貌。詩・檜風》: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

又,辛楚,痛也。別作憷。陸機〈與弟士衡〉詩:慷慨含辛楚。

又,國名。書・禹貢》:荆州之域,周熊繹始封。

又,三楚,地名。史記・貨殖傳》:淮北郡,𨻰汝南郡,西楚也;彭城以東,東海,吳廣陵,東楚也;衡山,九江,江南,豫章,長沙,南楚也。

又,南方曰楚。後漢・史岑・出師頌》:朔風變楚。【李善註】朔,北方也;楚,南方也。

又,姓。左傳》:晉卜楚丘,趙襄子家臣楚隆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韻會𡘋瘡據切,粗去聲 —— 楚利也。

又,木名,出歷山。

又,《類篇》:山於切,音疎。杜甫〈送孟十二〉詩:秋風楚竹冷,夜雪鞏梅春。

又,叶弭沼切,音杪。前漢・楚元王傳》:太上四子,伯兮早夭;仲氏王代,斿宅是楚。

注解

〔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楚〕字拼音是chǔ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林、疋,五行属

〔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林,疋( shū )声。本义是灌木名。又名荆,牡荆。

〔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ǔ] ⑴ 落叶灌木,鲜叶可入药。枝干坚劲,可以做杖。亦称“牡荆”。⑵ 古代的刑杖,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⑶ 中国春秋时国名⑷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省⑸ 痛苦⑹ 清晰,鲜明,整洁⑺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創舉切頁碼195頁,第6

異體䠂、𣕑𣗢

楚叢木。一名荆也。从林疋聲。

附注按:甲文、金文從足。古文足、疋同字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襯許反頁碼500頁,第6行,第2

楚叢木。一名荊也。從林疋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荊性亦叢生,齊謝眺《詩》曰:『平楚正蒼然。』平楚,叢木廣逺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創舉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084頁,第1許惟賢477頁,第2

楚叢木。

段注《小雅》傳曰:楚楚,茨棘皃。小徐引小謝詩曰:寒城一以眺。平楚正蒼然。

一名荊也。

段注一名當作一曰:許書之一曰:有謂別一義者。有謂別一名者。上文叢木泛詞。則一曰爲別一義矣。《艸部》荊下曰楚木也。此云荊也。是則異名同實。楚國或𧦝楚。或𧦝荊。或絫𧦝荊楚。

從林。疋聲。

段注創舉切。五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