巟
亠部6画上下结构U+5DDF
外语翻译
- a watery waste; to reach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呼光切,音荒。《說文》:水廣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及也、至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引《易》:包巟〕。〇【按】今〈泰卦〉作荒。古通。
注解
〔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巛部。
〔巟〕字拼音是hu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亡、𫶧。
〔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āng] ⑴ 古同“荒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呼光切頁碼第380頁,第8字續丁孫
𡿬
異體㠩、𡿫、巟
水廣也。从巛兦聲。《易》曰:「包巟用馮河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引申為凡廣大之偁。《周頌》:『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。』傳曰:『荒,大也。』凡此等皆叚荒為巟也。荒,蕪也。荒行而巟廢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忽光反頁碼第925頁,第2行,第1字述
水廣也。從巛亾聲。《易》曰:「包巟用馮河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荒、慌、𥿼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呼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272頁,第3字許惟賢第988頁,第9字
水廣也。
段注引申爲凡廣大之偁。《周頌》。天作高山。大王荒之。傳曰:荒,大也。凡此等皆叚荒爲巟也。荒,蕪也。荒行而巟廢矣。
从巛。亾聲。
段注呼光切。十部。
易曰:包巟用馮河。
段注泰九二爻辭。今易作荒。陸云:本亦作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