啇
亠部11画上下结构U+5547
外语翻译
- to stalk; the stem; the foot; the bas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都歷切;《集韻》:丁歷切,𡘋音的。《廣韻》:本也。
又,《集韻》:施𨾏切,音釋 —— 和也。
注解
〔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啇〕字拼音是d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古、;、、。
〔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í] ⑴ dí ㄉㄧˊ 树根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施智切頁碼第42頁,第28字續丁孫
啻
語時不啻也。从口帝聲。一曰啻,諟也。讀若鞮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時當作詞,字之誤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叱智反頁碼第129頁,第1行,第1字述
語時不啻也。從口帝聲。一曰:啻,諟也,讀若鞮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施智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31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2頁,第11字
語時不啻也。
段注玄應引《倉頡篇》曰:不啻,多也。按不啻者,多之䛐也。《秦誓》曰:不啻若自其口出。《世說新語》云:王文度弟阿智。惡乃不啻。《玉篇》云:買賣云不啻也。可知爲市井常談矣。不啻如楚人言夥頤。啻亦作翅。支聲帝聲同部也。《疒部》疧下曰:病不翅。《孟子》曰:奚翅食重。
从口。帝聲。
段注施智切。十六部。
一曰啻,諟也。
段注《言部》曰:諟,理也。亦用諟爲宷諦字。
讀若鞮。
段注疑此謂後一義之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