陔
意思解释
陔
gāi基本解释
①台阶,层次:“具泰一祠坛……三~”。
②田间的土岗子。
③指“陔夏”(古乐章名):“宾出,奏~”。
详细解释
量词
1.(形声。从阜,亥声。从“阜”,表示与地形、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。本义:台阶的层次) 同本义。
陔,阶次也。 泰一坛三陔。
steps' order;
2.又如∶三陔坛(三重坛)
名词
1.田埂。
循彼南陔,言采其兰。
南陔(南边的田埂)
a low bank between fields;
2.古乐章《陔夏》的省称。
宾出,奏《陔》。
陔鼓(奏《陔夏》时伴奏之鼓)
Gaixia movement;
3.通“垓”
4.数词。十京(即一万万) 。
陔兆(形容数量很多)
one hundred million;
5.八极,极远的地方。
灵凤所以晨起丹穴,夕萃轩丘,日未移晷,周 章九陔。
a place very far from;
国语辞典解释
陔
gāi详细解释
名
1.石阶的次序。
《说文解字 · 阜部》:“陔,阶次也。”
2.重、层。
《汉书 · 卷二五 · 郊祀志上》:“祠坛放亳忌泰一坛,三陔。”
九陔。
3.田中高地。
《文选 · 束晳 · 补亡诗六首之一》:“循彼南陔,言采其兰。”唐 · 刘禹锡《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》诗:“兰陔行可采,莲府犹回瞪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陔
gāi详细解释
1.《书》台阶前的地方。
2.《书》层级;阶次。
祠坛放亳忌泰一坛,三陔(《汉书‧卷二十五‧郊祀志上》)。
3.《书》田埂;田亩。
兰陔行可采,莲府犹回瞪(唐 · 刘禹锡《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诗》)。
外语翻译
- a step, a terrace, a grade a ledge
- treten, Tanzschritt (S)
- niveau, degré, march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古哀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柯開切,𡘋音該。《說文》:階次也。《玉篇》:階也、隴也。《前漢・郊祀志》:祠壇放亳忌泰一壇,三陔。【註】陔,重也。三陔,三重壇也。
义又,〈南陔〉,笙詩名。〈詩序〉:〈南陔〉,孝子相戒以養也。《儀禮・燕禮》:笙入立于縣中,奏〈南陔〉、〈白華〉、〈華黍〉。
义又,〈陔夏〉,樂名。九夏之一。《儀禮・鄕飮酒禮》:賔出,奏〈陔〉。【註】〈陔〉,〈陔夏〉也。陔之言戒也。終日燕飮,酒罷,以陔爲節,明無失禮也。
义又,通作祴。《周禮・春官・鐘師》祴夏〔註〕:祴,讀爲陔鼓之陔。客醉而出,奏〈陔夏〉。
义又,《玉篇》亦作垓。揚雄〈河東賦〉行睨陔下與彭城,《史記・項羽本紀》作垓下。
义又,與閡通。《前漢・禮樂志・郊祀歌》:專精厲意逝九閡。【註】閡,猶陔。《淮南子》期乎九陔之上,請九天之上也。
又,叶堅奚切,音稽。〈道藏歌〉:玉皇命玉眞,飛軒浪大陔;諸天驩且悅,瓊音自愴淒。
注解
〔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陔〕字拼音是gā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亥,五行属木。
〔陔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阜,亥声。从“阜”,表示与地形、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。本义是台阶的层次。
〔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āi] ⑴ 台阶,层次:“具泰一祠坛……三~”。⑵ 田间的土岗子。⑶ 指“陔夏”(古乐章名):“宾出,奏~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古哀切頁碼第481頁,第30字續丁孫
陔
階次也。从𨸏亥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笱孩反頁碼第1123頁,第6行,第1字述
階次也。從𨸏亥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禮》有陔夏樂,謂擊鼓爲登階之節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古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942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79頁,第2字
階次也。
段注近階之處也。《小雅》有南陔序曰:南陔,孝子相戒以養也。束晢詩曰:循彼南陔。言采其蘭。是用階次之說矣。而《禮經》賓出奏陔夏注曰:以爲行節。序以戒釋陔。皆取引申叚借之義。
从𨸏。亥聲。
段注古哀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