㡿
广部9画半包围结构U+387F
外语翻译
- (standard form of 斥) to accuse; to blame, to expel; to drive off; to rejec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昌石切,音尺。《說文》:卻屋也。
义又,斥本字。《說文》:安定有鹵縣,東方謂之㡿,西方謂之鹵。
义又,《玉篇》:㡿,指也、稀也、大也、𠋫也、不用也、疏遠也、充滿也。
又,《玉篇》:充夜切,斥去聲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广部。
〔㡿〕字拼音是chì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广、屰。
〔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ì] ⑴ 同“斥”。《説文•广部》:“㡿,郤屋也。从广,屰聲。”《正字通•广部》:“㡿,斥本字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昌石切頁碼第309頁,第29字續丁孫
㡿
異體斥
卻屋也。从广屰聲。
附注《正字通・广部》:「㡿,斥本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昌夕反頁碼第770頁,第2行,第2字述
郤屋也。從广屰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曰:漢武時,西夷邊關益㡿至沫若水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昌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782頁,第1字許惟賢第779頁,第9字
卻屋也。
段注卻屋者,謂開拓其屋使廣也。與上屋迫成反對。《廣韵》引作卻行也。非是。卻屋之義引伸之爲𢇛逐,爲充𢇛。《魏都賦》注引《倉頡》曰:𢇛,廣也。又引伸爲指𢇛。《穀梁》僖五年傳曰目晉矦𢇛殺是也。
从广。屰聲。
段注《廣韵》引無聲字。非是。昌石切。古音在五部。俗作厈,作斥。幾不成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