椇
意思解释
椇
jǔ基本解释
◎〔枳~〕a.落叶乔木,叶广卵形,边缘有锯齿,木材供建筑和做家具用,树皮、种子、木汁和叶均可入药;b.这种植物的果实,近球形,干燥,熟时肉质红棕色,味甜,可食,亦可酿酒。均亦称“拐枣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木名。即“枳椇”,又名拐枣。亦指其果实 。又
枳椇。
raisin tree;
2.古代祭祀用的架子,用来放置宰杀的牲口。
俎, 殷以椇, 周以房俎。
sacrificial stand;
国语辞典解释
椇
jǔ详细解释
名
1.枳椇:植物名。鼠李科枳椇属,落叶乔木。树皮灰色,叶互生,阔卵形,有锯齿。核果球形,具短梗。果肉红棕色,味甘美,供食用,亦可酿酒,俗称为“拐枣”。果实含苹果酸钾及葡萄糖,为清凉利尿剂。椇木材质颇佳,可供建筑及精致家具等用途。
2.殷商时代放置祭品的礼器。
《礼记 · 明堂位》:“殷以椇,周以房俎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:俱禹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果羽切,𡘋音矩。《玉篇》:枳,椇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婦人之贄椇,榛、脯、脩、棗、栗。【疏】椇,枳也。卽今之白石李,形如珊瑚,味甘美。又曰:法也。婦人有法,故以爲贄。又,〈內則〉:蔆椇。【疏】椇,梨屬,其味不善。〇【按】二說不同,疑有二種。
义又,曲橈也。亦俎名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殷俎以椇。【註】椇之言枳椇也,謂曲橈之也。陸璣《草木疏》:椇曲來巢,殷俎似之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本作枸,《石經》改作椇。一名石李,一名雞歫子,一名木屈櫟,梵書謂之木𧖅。
又,《正韻》:俱許切,音舉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椇〕字拼音是j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具。
〔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ǔ] ⑴ 〔枳~〕a.落叶乔木,叶广卵形,边缘有锯齿,木材供建筑和做家具用,树皮、种子、木汁和叶均可入药;b.这种植物的果实,近球形,干燥,熟时肉质红棕色,味甜,可食,亦可酿酒。均亦称“拐枣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俱燭切頁碼第190頁,第13字續丁孫
㮂
舉食者。从木具聲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从具,會意,具亦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俱燭反頁碼第480頁,第7行,第1字述
舉食者。從木具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如食牀,兩頭有柄,二人對舉之若今牀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俱燭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045頁,第3字許惟賢第460頁,第6字
所㠯舉食者。
段注所㠯二字今補。按㮂梮二字同。㮂,四圍有周。無足。置食物其中。人舁以進。別於案者,案一人扛之。㮂二人對舉之也。《漢書・溝洫志》。山行則梮。韋昭曰:梮,木器。如今轝牀。人轝以行也。《左傳》襄九年。陳畚梮。杜曰:梮,土轝也。梮同㮂。人轝,土轝與食轝形製則一。《史記》梮作檋。許則云山行乗欙。而盛土之梮《孟子》、《毛傳》皆謂之虆。虆卽欙字。梮卽㮂字。應劭注《漢書》曰:梮,或作欙。爲人所牽引也。此葢物重則舁之而又輓之。故曰欙。孔沖遠《左傳正義》作從手之挶。乃誤字也。
從木。𥃲聲。
段注俱燭切。古音在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