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敎的意思解释

攵部11画左右结构U+654E

攵部

11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QDBT 86,RDBT 98

KDOK

OSYM

48440

U+654E

34135213134 撇、点、横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提、撇、横、撇、捺

𤕝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同“教”。《正字通•攴部》:“敎,俗作教。”

外语翻译


  • teach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下 部首:攴部 )

古文: 𤕝𧧿

廣韻》:古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效切,𡘋音較。說文》作󵥢,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釋名》:敎,效也,下所法效也。廣韻》:敎訓也。玉篇》:敎令也。易・觀卦》:聖人以神道設敎。書・舜典》:敬敷五敎在寬。【傳】布五常之敎。又,《禮・王制》:明七敎以興民德。【註】七敎,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君臣、長幼、賔客、朋友也。周禮・地官・司徒》:使帥其屬,而掌邦敎。【註】敎所以親百姓、訓五品,有虞氏五,而周十有二焉。禮・曲禮》:敎訓正俗,非禮不備。荀子・脩身篇》:以善先人謂之敎。

又,蔡邕《獨斷》:諸侯言曰敎。正字通》:諭吿之詞,其義與令同「也」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肴切,𡘋音交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

〔敎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ào、j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𡥉、攵

〔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undefined] ⑴ 同“教”。《正字通•攴部》:“敎,俗作教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孝切頁碼99頁,第22

異體

敎上所施下所效也。从攴从𡥈。凡敎之屬皆从敎。

𧧿

𧧿古文敎。

𤕝

異體𢼂𢼅

𤕝亦古文敎。

附注徐鍇繫傳:「攴所執以敎道人也……言,……以言敎之。」段玉裁注:「上施,故从攴;下效,故从𡥈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攴、子,爻聲。金文承之,或从攴,爻聲作𤕝』。楚文字或从言,爻聲,作『󵀠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角效反頁碼265頁,第5行,第1

𤕝上所施下所效也。從攴、𡥉。凡敎之屬,皆從敎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攴所執以敎道人也。音敎,效也。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65頁,第6行,第1

古文敎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古言字,以言敎之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65頁,第6行,第2

古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孝切古音第二部頁碼505頁,第1許惟賢226頁,第5

𤕝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

段注教效㬪韵。

从攴𡥈

段注𡥈見《子部》。效也。上施故從攵。下效故從𡥈古孝切。二部。

凡敎之屬皆从敎。

古文敎。

段注右从古文言。

亦古文敎。

段注從攴從爻。

白话解释

教,在上的操作,在下的效仿。字形采用“攴、”会义。所有与教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教”作边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教” 字。,这也是古文写法的“教”字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從攴子、爻聲。從攴,攴字本義為小擊,引申為教導訓誡。從子,指受教者;爻聲,表示音讀(或以為爻為算數所使用的算籌,此處引申為知識的學習)。字或作從攴、爻聲。從金文到隸書皆承甲骨文而來。戰國文字字形或作從言、爻聲,為《說文》古文所承。楷書訛變為從攴、孝聲,已失教字原意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