肓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
◎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。膏~(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“膏”,心脏和膈膜之间为“肓”,认为“膏肓”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,所以“病入~~”是指病重到无法医治了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肉,亡声。本义: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。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) 同本义。
肓,心下鬲上也。 居肓之上膏之下。
病入膏肓(古代医学称心尖的脂肪为膏。病极严重,难以医治)
the region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diaphragm;
国语辞典解释
详细解释
名
◎人体心脏下、横膈膜上的部位,古代认为是药力无法到达的地方。
《左传 · 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。”《晋书 · 卷五六 · 孙楚传》:“夫疗膏肓之疾者,必进苦口之药。”
病入膏肓。
外语翻译
- region between heart and diaphragm
- Region zwischen Herz und Zwerchfell (Eig, Med)
- région entre le coeur et le diaphrag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呼光切,音荒。《說文》:心上鬲下也。《左傳・成十年》:居肓之上,膏之下。【註】鬲也。
注解
〔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肓〕字拼音是hu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亡、⺼,五行属木。
〔肓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亡声。本义是心脏与横隔膜之间的部位。中医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。
〔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āng] ⑴ 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呼光切頁碼第129頁,第23字續丁孫
肓
異體𦘻
心上鬲下也。从𠕎兦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病在肓之下。」
附注段玉裁本作「心下鬲上也」,並注:「『下』『上』各本互譌,《篇》、《韻》同。今依《左傳音義》正……鬲上肓,肓上膏,膏上心。今本作『心上鬲下』,則不可通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忽光反頁碼第334頁,第3行,第2字述
心上鬲下也。從肉亾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病在肓之下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呼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669頁,第3字許惟賢第298頁,第9字
心下鬲上也。
段注下、上,各本互譌。《篇》、《韵》同。今依《左傳音義》正。《左傳》:疾不可爲也。在肓之上,膏之下。賈逵、杜預皆曰:肓,鬲也。心下爲膏。按鄭駁《異義》云:肺也,心也,肝也俱在鬲上。賈侍中說肓,鬲也。統言之。許云鬲上爲肓者,析言之。鬲上肓。肓上膏。膏上心。今本作心上鬲下則不可通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