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拕的意思解释

扌部8画左右结构U+62D5

扌部

8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RPXN

QJP

DWRR

53012

U+62D5

12144535 横、竖钩、提、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竖弯钩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tuō

基本解释

同“拖”。《説文》:“拕,曳也。从手,它聲。”《廣韻•歌韻》:“拕,曳也。俗作拖。”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drag after, to drag out, from which comes:to involve, to delay, to implicat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 )

唐韻》:託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湯何切,𡘋音佗。說文》:曳也。前漢・嚴助傳》:拕舟而入水。揚雄〈校獵賦〉:拕蒼豨。

又,《集韻》:他佐切,佗去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唐韻》:徒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待可切,𡘋駝上聲 —— 引也。
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吐臥切,音唾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唐何切,音駝 —— 亦引也。

又,水拕,猶堰也。唐書・楊行密傳》作魯陽五堰拕,輕舸饋糧。

集韻》或作拖,又作扡。

注解

〔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拕〕字拼音是tu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它

〔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uō] ⑴ 同“拖”。《説文》:“拕,曳也。从手,它聲。”《廣韻•歌韻》:“拕,曳也。俗作拖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頁碼407頁,第33

異體扡、拖、𢫌

拕曳也。从手它聲。

附注《廣韻・歌韻》:「拕,曳也。俗作拖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忒羅反頁碼978頁,第6行,第1

拕曳也。從手它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437頁,第1許惟賢1060頁,第1

拕曳也。

段注《申部》曰:束縛捽抴爲臾。又曰:曳者,臾曳也。然則曳之義略同抴。一說曳本作抴。後人避諱改之。《南越傳》。拕舟而入水。《論語》。加朝服扡紳。易。終朝三褫之。鄭本作拕。叚拕爲褫也。高誘注《淮南》遇盜拕其衣云:拕,奪也。

从手。它聲。

段注託何切。十七部。《廣韵》又徒可切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